第328章 曜初的驚嚇

天授二年,正月十五。

這一年的除夕宴擺在了上陽宮,元宵宴則設在了洛陽皇城正殿。

比起築於高處的上陽行宮,如紫微星一般坐北朝南的洛陽皇城自又是另一種巍峨磅礴,以受萬方朝謁。

而這一晚,四夷使節,又看到了另外一種盛景——

不再是騰空而起的焰火,而是近在咫尺的煙花。

姜握仿照張岱(寫《湖心亭看雪》的那一位)《陶庵夢憶》中記述的煙花景象,在皇城正殿的院中,搭了許多煙花屏風。

煙花屏風,也可以叫做煙花架:即將各色小型煙花,按照一定的圖案和順序用火線串起來,綁在架子上,點燃時,就能組成花樣復雜焰顏奪目的煙花戲。

再配以正月十五,懸掛於皇城內的各色山水、人物、花鳥等燦爍宮燈——莫說四夷使節,連王神玉這種世家出身見慣繁華的人,一入正殿院中,都不覺怔然片刻。

只覺得眼前之景,真應了佛家那句‘如夢亦如幻,如露亦如電’。

*

元宵宴,並不以宴飲為主,而以賞燈為主。

聖神皇帝行於前,宰相們跟隨在後,其余朝臣與四方使節從之。

王神玉就與姜握贊起了今日燈火煙花,又道:“有如此之景,待到賞燈後,百官做《正月十五夜應制詩》必有好詩文。”

姜握聽了王相之贊,也笑道:“是。正是要這種人如在‘燈中、光中、影中、煙中、火中’之景。”

有王神玉這種贊賞的,自然也有辛相這種搖頭的。

哪怕知道這是陛下登基的第一個新歲,哪怕知道此舉是為了震懾四夷,哪怕知道焰火事只賺不賠……

但辛相望著粲然紛繁的煙花屏風,還是覺得這燒的就是一串串的錢。

又因席間多喝了兩杯酒,此時就忍不住心疼,上前兩步擠開王神玉,跟姜握念叨道:“大司徒啊,如此可不是過日子的常法!從前新年也未見你如此行事。這回簡直是過了今年,明年不過了似的!”

“辛卿!”

而辛茂將這話說完,就見大司徒還未回答,倒是行在前的聖神皇帝立時止步,鳳目含威道:“慎言!”

大冬日的,辛茂將卻立刻出了一身的冷汗,當即請罪:確實是他一時口無遮攔說錯了話,這大好佳節說什麽‘不過了’,實在是……

辛相只見陛下並未繼續對他發作,倒是叫過大司徒去,取下一盞五色琉璃的‘鳳頭銜帶玉交枝’宮燈,遞了過去。

而大司徒接過宮燈後,與皇帝低聲說了幾句什麽,估計是替他說好話來著,聖神皇帝便繼續向前走去。

這事兒才算翻篇。

好在,發生在帝相們之間的一點點小插曲,後面的朝臣們都未注意到,他們的注意力依舊在煙花上。

尤其是四夷國君和使節——

如果說除夕夜宴遠距離觀焰火,還終究有些令人懷疑:畢竟常來朝謁的使節,多少都是逛過長安的東西市,洛陽的南北市,見過百戲,而百戲裏就有幾種類似於吞刀、吐火之類的戲法。

雖說從理智上,他們覺得那長達兩刻鐘的焰火不能是戲法,但從情感上,周邊四夷還是希望,這不過是一場盛大的戲法罷了。

然而,這個元宵佳節,又近距離看到了煙花架,看到了看到花炮轟雷,火光雜彩……

他們的心情就更差了。

*

姜握的心情極好——

不光是因為第二場煙火的完美落幕,更是因為她終於不用再寫應制詩了!

今歲,她這位大司徒,被聖神皇帝欽點為評詩人。

其實從前,姜握就跟先帝數次表達過此意,然而……

哪怕是死者為大,姜握都忍不住要在心底腹誹一下:先帝這人,黑蓮花一朵,當真是很愛給人找別扭的。

姜握不提還好,提了此事後,先帝那是年年不落地要求她交卷。

有時候還故意道:“讓朕看看姜卿今歲大作。”

而只要她交了,時為天後的聖神皇帝又一定會以‘詩文出眾’賞宮燈,以至於姜握要接受宰相團的注目禮。

現在,她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不交作業了。

說來,今歲元宵前,還有史館的女官來尋她,想要求她過去多年所作的應制詩,作為歷史資料存留。

姜握艱難表示,底稿她皆未有留存,已然不可記。

史館女官忍不住道:“那當真遺憾。”

姜握在內心為自己開脫:並不是她知法犯法,作為院長,不願意承認‘真正的歷史’,這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嗎?

這要是她的應制詩留於史冊,陛下那‘頗涉文史、雅好文學’的名聲可怎麽是好?

總之……姜握忍不住再次腹誹:這些事,都要怪先帝。

而這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宮宴,得到‘上佳詩文’宮燈獎勵的是蘇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