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女校生歸家

年關將近。

上陽宮內人聲漸稀。

因馬上就是小年了,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離開學校。

楊小藜算是走的較晚的那一批。

因知道女校裏許多小娘子家境有些貧寒,故而諸如祝明樂等自己頗有產業的老師,就在季考後,留下了幾位素日格外用功又仔細的小娘子,讓她們幫忙做些諸如拆掉糊名批閱後的卷子,謄寫各科分數之類的活。

楊小藜從一開始就明白祝老師為什麽留下她。

並不只是她笑眯眯說的‘老師忙不過來,小藜給老師幫幾日忙好不好?’

而最後,祝老師送了她數匹棉布和絹布,是直接送到了她的宿舍裏。

宿舍裏只剩下她自己——想來祝老師也是知道只剩她自己才來的。

楊小藜拿了一只竹杯給老師倒水:“是沒有用過的,老師喝水。”

祝明樂接過來喝了兩口,從寒風中走過來喝點熱水確實很舒服。她看著眼前孩子,笑道:“多虧了小藜,老師也早忙完,早放幾日假。”

除了布料,祝明樂還帶了一盒各色花樣的點心。

楊小藜覺得祝老師的手很軟,落在她發上,聲音比手更軟:“過個甜甜的年。”

*

因送了數匹棉布給學生,祝明樂自然多問了一句:“你明日回家?去校園驛定好馬車了嗎?”

說來,楊小藜離校,可不單單有她的棉布要拿。還有學校過年發的糧米、衣裳、甚至還有鹽、茶、口脂面脂等物。

以至於每個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都是大包小包的,必是得坐車才能回家。

因不是每個學子都能有自家的馬車來接,故而這種假期運送行禮回家的來回車費,學校是包括的。

當然,要是學生素日想要坐車出行,比如休沐日想去南北市逛買,或是幾個學生約好了去踏青之類的遊玩,去校園驛雇車,就要繳納租車費了。

不過,也比外面的車馬行便宜一半。

“祝老師放心,我都定好了。”楊小藜走的晚,已經過去了學生離校的大潮,故而很順利就訂到了一輛馬車。

祝明樂這才放心:“好,回家去吧,代我向你母親問好。”

*

楊小藜跳下馬車的時候,附近鋪面凡有閑暇的人,多有帶著好奇之色來探看的。

說來,這兩三個月,報紙上多有上陽宮學校之事。

但耳聞不如眼見。

還是親眼看到一個從女校念書回來的學生,更有真實感。

說來,上陽宮校園驛的車夫,都是從前行宮內負責灑掃的宦官,他們這幾個月來,送慣了學生。

此時停好車拴好馬後,就很麻利的開始搬東西。

以至於楊母見了女兒還不及激動,就連忙先道:“不勞煩內侍了,我們自家搬就是了。”

車夫笑道:“送學生都是一樣的。夫人快別沾手了,我幾趟就搬完了。”

除了圍觀的鄰居,自然也有抄報鋪的女娘,見到上陽宮紋樣的馬車經過,知道是楊小藜終於放假回家了,也走來看望這孩子。

一見就不由道:“這三個月,小藜可是長高了!”

楊小藜看到她,忽然覺得眼睛一燙:這就是給她翻醫書改名字,也就是告知她上陽宮學校,並勸說她去念書的女娘劉融。

“劉姐姐!”

她這一聲,甚至帶了些哭腔。

劉融本來是帶著歡喜欣慰來看楊小藜的,不知怎的,倒是讓她這一聲呼喚,也差點叫哭。

大約是為了,見到原來自認為是灰灰菜似的小姑娘,變得不同了吧。

但劉融想,兩個人當街且當著一眾鄰居哭出來可就太丟了人了。

尤其是小藜是個孩子也就罷了,她可是個大人了,還是抄報鋪的副管事。

於是她連忙轉了話題,指著車夫一趟趟搬運的東西玩笑道:“小藜,你這就是富貴還鄉啊。”

鄰居中便有笑著贊同的:“可不是嘛。”

劉融還在旁熱心道:“楊嫂子,官學發的糧米,一向是多的,你們母女倆吃不了可以去米行兌掉。官中的米,米行一向收的價就高,可別放成陳米倒不好了。”

楊母連連點頭,望著裝糧米的麻制袋外面,有特殊官學的印紋——這是戶部統一安排發放的標識。

在南市待久了,她自然是見過裝官米的口袋。但她真沒想到,有一天能吃上女兒掙來的官米。

許多鄰居聽聞,當即就道:“楊嫂子,別賣給米行了,直接賣給我們唄。我們出一樣的價,還省了你運到米行了。”

雖說米行的米也不差,但總覺得沾著官學氣的米更好。

車夫動作很快,最後才拎出兩只已經紮過翅膀的活雞來。

“好肥的兩只雞啊。”

這下,連劉融都怔了:抄報鋪作為女校報名點之一,她常日要應答來咨詢‘上陽宮女校’的百姓,因此把上陽宮學校的各類補貼背的滾瓜爛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