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教導主任也不能亂來

人與人之間,有著海一樣的鴻溝。

蓬萊殿中,姜握坐在一旁,聽劉仁軌在禦前提出他的三條建議:每日常朝,不可半日視事,旬假亦需有值。

姜握就看到來上茶的嚴承財,聽得瞳孔地震了起來。

哪怕在禦前多年,嚴公公還是個純樸的人。

而他的反應,姜握想,也代表了絕大多數朝臣的反應。

先一口氣扔出三件事,劉仁軌才挨個說來。

一來,每日常朝。其實貞觀初確實是每日都行常朝。但貞觀十三年後,房玄齡房相以‘天下太平,萬機事簡’為由,請改了三日一常朝。

當時,魏征魏相,還就此上諫過太宗,不要有懶政享受的苗頭,太宗依舊采納了房相所諫。

之後,三日一常朝,就延續至今。

除了……有一段特殊的時間。

姜握不期然想起了先帝——高宗永徽年間初,大約是覺得反正上朝也是看舅舅決斷諸事,看著也心煩,先帝果斷改成了五日一朝。

長孫無忌當時還毫無此事與自己有關的自覺,只是無奈:陛下又在任性什麽?

又把先帝諫著給改回來了。

姜握略微有點走神:其實,若是從俸祿、封官、休沐等事看,先帝哪怕放到現代去,也算個良心上司了。

等她回神的時候,就聽聖神皇帝已經在拒絕劉仁軌了。

“郡公,朝臣若無正事啟奏,上朝不過虛耗光陰。”

在劉仁軌剛要開口前,聖神皇帝已經擡了擡手,提前打斷了施法——

“我知郡公要說什麽。你欲復每日常朝,是顧慮事關辦學,諸多事要朕決斷,是不是?”

劉仁軌點頭。

聖神皇帝點了點案上累累公文:“朕從沒有停止決斷。”又點了坐在一旁明顯又有點走神的人:“大司徒亦然。”

上朝,在姜握看來,就是開大會。有利也有弊。

俗話說得好:開大會說小事,開小會說大事。

據聖神皇帝多年攝政的經驗來看,覺得自家大司徒之前提起的‘精簡朝會,提高會議實效’‘按事增朝,百官奏事不可泛泛’等意見,比起恢復每日常朝,就更合適。

劉仁軌聽完後,對每日常朝倒是沒怎麽堅持。

畢竟,他提這件事,尤其是在禦前一開口就先提這件事,其本質的出發點,就跟當年魏征一樣:只是側面的提醒帝王。

作為國家執掌者,可不能懈怠。

上朝可以三日一次,但皇帝接對文武百官、料理庶務朝政,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如今劉仁軌親眼看到了聖神皇帝案上堆著的公文、奏表,又想到皇帝登基以來,當即下令宰相辦學,又創各種選拔人才的新制,必然是勤於政事的。

即如此,劉仁軌也就不再糾結於‘卷’皇帝非要每日上朝了。

卷完皇帝,劉相自然又把目光轉移到朝臣身上來了——

“陛下,如今朝上的當值制,亦應隨改!”

這次,聖神皇帝沒有表態,而是看向姜握:“大司徒,你來說與樂城郡公吧。”

其實姜握早就想過,請劉仁軌回來做教導處處長,是把雙刃劍。

她需要的是劉相的認真與‘卷’,但她怕的就是劉相這種把所有人都當成他一樣卷的行為。

因此,必須有今天這次徹談。

在劉仁軌正式走馬上任前,她必須得讓劉仁軌接受她的一個理念。

這個理念就是,不能按照劉仁軌自己的步調和想法來安排所有人,當然,也不按照姜握的個人想法來,而是——

按規章制度行事。

說來,劉仁軌的想法和步調是什麽?

用他出征遼東時奏疏上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進思盡忠,有死無二,公家之利,知無不為![1]

這也就是為什麽,王神玉完全接受不了劉仁軌的做法,但無論怎麽吵,他心底都是很敬重劉相的。

劉仁軌不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逼著下屬去卷,還會摘下屬桃子的那種領導。

他之所以這樣要求別人,是他確實自己做到了。並且迫切地希望,別人跟他一起做到。

因在他眼裏,做事的人永遠不夠。

許多人,最讓劉仁軌惋惜的是,許多有能力的人卻沒有盡全力做事!(王神玉:你點我名吧。)

但……

姜握直言道:“

郡公,這次我與王相想法是一樣的。”

不是每個人都是你。

亦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你!

別說王神玉不想做第二個杜如晦杜相,就算他想,姜握其實都不甚贊成。

劉仁軌依舊是蹙眉,勉強按捺性子等姜握繼續說。

*

說來,今日劉仁軌與王神玉就‘勤’之事爭吵的時候,姜握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有點寂寞的是,依舊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