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武皇的白匣子

曜初停下筆的時候,已經是接近正午時分了。

她擡起頭,目光去找尋人影——

姨母早已經沒在桌案前與她一並寫信了,而是坐在冰甕旁的一把搖椅上,正在懶懶散散看話本。

大概是看的入迷,只有翻頁的間隙,才會搖晃兩下。

而隨著手指翻動書頁的動作,曜初能看到姨母袖口處時不時露出一線明麗的色澤,一閃又沒入暗處。

曜初是很清楚,素日裏姨母沒有帶任何腕飾的習慣。

只除了每年端午這段日子,會帶五彩絲線編成的長命縷。

玻璃甕中的冰在夏日裏融化,散發著絲絲縷縷的白氣。偶爾會讓姨母的面容有一點模糊。

一切讓人心中安穩恬靜。

曜初看了片刻,這才擱下了筆。

隨後把案上寫好的,攤開晾等墨跡幹掉的十來封信,分別裝到相應的信封裏去。

“都寫完了?”

姜握從話本上擡起頭來。

她只與曜初一起寫了給晉陽公主的信,其余的,就都是曜初自己寫的。畢竟曜初既然要做【初等學校】的副校長,那麽請老師的工作,還是她自己來比較好。

曜初點頭:“寫完了,等下晌連同姨母的這一封一並帶回去,明日從我府上一起發往長安。”

她方才寫的十來封信,都是發往長安的。

是作為鎮國公主兼【初等學校】的副校長,邀請一批特殊的李唐宗親命婦,來洛陽做老師。

準確來說,與其定義為‘特殊命婦’,更應當說是‘前李唐宗親命婦’——

之前越王李貞和其子瑯琊王李沖起兵謀反,可謂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牽扯了許多李唐宗親,跟著抄家描邊。

而在抄家前,時為天後的聖神皇帝,翻出了她另一個匣子。

是的,除了黑匣子,聖神皇帝武曌,還有個白匣子。

可謂是恩怨分明,記的清清楚楚。

她據此白匣子裏的名單,對事涉謀反需被抄家的宗親女眷,進行了不同的安排——

當年在泰山封禪一事上,曾上書‘支持皇後祭祀地祇’;以及在公主開幕府、天後攝政事等事上,曾鮮明表態支持的親王妃、郡王妃等女眷,此番可請斷和離,不受牽累。

此旨一下,果然有幾位王妃上書請命。

說來宗親世家裏,多的是感情淡薄甚至糟糕的夫妻。有時,內宅外院涇渭分明到,若是沒有年節之事,夫妻倆一月都見不了一面。

平時也就算了,但到這被牽連流放的節骨眼上,居然能和離脫身,對許多王妃來說,簡直是絕處逢生!

她們也沒有想到,許多年前對武皇後的一點支持,居然能在今日,換得一次生活從頭再來的機會。

而今日,曜初也特意給她們去了信。

說來,這些前‘王妃們’,大部分也都是出身關中名門世家。雖然和離後不必被牽連流放,但留在長安的日子,自然也有不舒坦處:其余李唐宗親看她們就不順眼,有的更不如意些,連母家都不支持她們和離,也不太願意與她們再往來。

曜初就道:“不如到神都來,徹底離了那些舊人舊事,自覺天寬地廣。”

當年能夠上書支持皇後,後來又有魄力出戶和離的——這樣的女子,不會怕從長安移居洛陽。

而以這些女子的自幼教養和多年來的見識,必然是女校不可多得的資深教師。

曜初:統統寫信發出邀請。

她今日過來,也正是讓姨母幫她一並想一想,可別有什麽‘漏網之魚’。

姜握含笑看曜初仔細的裝信,這孩子眼睛裏帶著一種往自家碗裏撈人的興致盎然。

讓姜握想起曾經的自己。

*

崔朝過來問起午膳之事時,還給兩人帶了點心。只是今日做的不是淋著牛乳的酥山,而是換了夏日清火的綠豆百合湯。

他這一上午在書房的院門口經過好幾次了,從半開著的窗口就見曜初一直在伏案寫字,倒是姜握在‘奉命休沐’。

直到曜初用過一碗冰鎮的甜湯,崔朝才問起:“近來周王與殷王如何?”

他是昨日聽姜握提起,太平是要被送入【軍事學校】去再造一下,這才恍然想起,好幾個月,沒聽說兩王的消息了。

曜初:……姨父終於開始有心思關心旁的事兒了。

她就笑答道:“都好生呆在皇城中讀書。”

這是朝堂上的共識了,陛下是不會讓兩王和兩個皇孫出宮開府的,他們將一直住在宮裏。

直到……本朝的儲位塵埃落定。

說來,這也就是陛下剛登基,所有朝臣都被過去的一年創的七葷八素,找不著北。

諸事目不暇接,而聖神皇帝看起來,又絕不是任由臣子擺弄左右的皇帝,這才一時沒有人敢於提起空置的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