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武皇的四項創舉

窗外夕陽西下後,天空中留下一片輕柔的紫色。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燈燭浮動在茫茫黃昏中,像是地上的星星。

姜握隔著桌案,從聖神皇帝手中接過那幾張紙。

她準備就站在那裏看,以示自己在為方才的話在格外認真的‘認錯反省’故而‘自我罰站’。

皇帝如何看不出,搖搖頭道:“去那邊坐著看吧。”

姜握這才來到窗前的榻上坐下來,一打眼就見白韌細致的竹紙上,極為熟悉的字跡有些急促地微亂,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兩筆——足見寫字之人思緒太快,筆下的字跟不上思路。

且還有些顯眼的塗抹改動之處。

難怪皇帝方才隨手掩過,還不預備給她看——這都不能算是草稿,只是算是隨手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的隨手記。

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燈盞,照亮眼前一方。

早在天光暗淡之前,蓬萊殿中就點起了明亮的燈燭。

姜握之前就發現了,雖說如今玻璃眼鏡在兩京中是絕對的頂奢,在許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

但聖神皇帝不喜歡花鏡。

大概是見了太多年先帝為視力不好所困,總是目眩難受的緣故,皇帝很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也不喜花鏡。

不過,聖神皇帝倒是頗喜歡別的透明玻璃制品。

尤其是在夏日,蓬萊殿的桌案上,都會換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甕來裝冰,比起瓷甕來,透著一種別樣的清涼感。

姜握此時就坐在一只燒成淡綠色的玻璃甕旁邊,裏面堆著的冰山融化,帶來絲絲沁涼之氣。

但很快,在姜握看清這幾l張紙上的內容時,就已經完全感覺不到盛夏暑熱或是冰甕陰涼——

她整個人被一種預料之中的極大震撼擊中了。

‘預料之中’與‘極大震撼’兩個詞,放在一起,這聽起來很矛盾。

但這個世上,也只有她,會有這種矛盾。

如果換了其余朝臣,看到這幾l張紙,應該只會大為震驚。

因這幾張紙上寫的幾條開創性的舉措,無論哪一條,都不會只是震動朝堂,而是會震動和改變整個國家!

且唯有姜握知道,如今她眼前的這幾張紙,不止於影響此世,更有千百年的後世!

*

她不由擡頭去找尋陛下的身影。

只見聖神皇帝正負手立在窗前。

她正在看天際的淡紫色轉為夜色將至的郁紫。月亮出現在天邊。

感覺到姜握的注視,武曌才回頭:“大略看完了?”

“我見你辛辛苦苦思量辦學之事,自是為了培養人才。”

“然而,有才之人若要能夠得用出頭,必要有更為公平可稱的選拔銓衡之制。”

“今日是你為尚書左仆射後,第一回 召諸署朝臣大議事——沒有來回事的朝臣,蓬萊宮倒是難得清凈一日。”

“你去忙著培養人才,朕就想了些考選人才的新法子。”

“且這些法子,將來不只可以用在學校上,更能用在貢舉上。”

“偏生朕還沒徹底理清楚,你就過來了,還非要看不可。”

在聖神皇帝說這段話的時候,姜握一直沉默著。

她在努力平復自己的心境。

其實沒有什麽言語和辭藻,能夠形容方才姜握見到這幾件事的心情。她再次低下頭,把陛下這幾l項開創之制挨個看過去——

第一頁紙上,寫的就是大名鼎鼎,千年後依舊在延用的‘糊名法’!

聖神皇帝見她重新低頭看向紙張,也就走過來指著這幾l個字道:“從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勛貴的蔭封官。有了貢舉,才算寒門多了一條晉身之道。”

“朕還記得,當年改貢舉制度的時候,先帝還說過一句話:‘期乎來日,朝臣中士族、勛貴出身者,哪怕以蔭位得官,卻也覺不由貢舉入仕,終不為美。’”

如今許多年過去了。

這句話已經基本算是實現了。

朝堂上已經形成了‘貢舉進士’考出來的官,含金量更高,也更容易升官的認知。

因而朝上走貢舉出身的官員,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多有世家勛貴的後代,哪怕父祖爭氣,能夠庇蔭給他一個蔭封官,還是會選擇去搏一搏科舉,實在不行再‘繼承家業’。

但……

貢舉在朝堂上越來越重要,也就催生了一個新問題:貢舉進士的含金量高,世家名門都越發重視——但他們重視的方式,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學,爭取考個好名次。

他們還很重視搞搞歪門邪道,通過各種賄賂考官,來給自家兒孫弄個好的貢舉名次。

聖神皇帝略蹙眉,帝王之威展露無遺。

“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難推脫——考官也在朝為官,若是上峰、交好同僚,亦或是姻親舊故,將子孫的姓名托付過來,考官難免要容情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