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何必走那條路?(第2/4頁)

你到底有沒有專業素養啊!

在魯王被周元豹的推三阻四給惹毛了,言語間開始流露出對他做太史令的質疑後,周元豹也不辯解,而是直接順著魯王這不是台階的台階,圓潤地滾了下來。

他配合地點頭,看起來非常實誠而憨厚道:“魯王說的是,下官才疏學淺。”

然後話鋒一轉:“說來,論起星象讖緯之術,當朝無有過於姜相者。魯王既覺下官無能,下官惶恐,這就請教姜相。”

魯王險些被他這句話噎死。

是,姜相如果願意出面解釋天象最為服眾,但問題是他們能找姜相嗎?那位可是妥妥天後的宰相。

偏生魯王噎個半死後,周元豹還當他默認了,當即就抽出一張專門寫公文的竹紙,要給姜相打報告。

魯王還得趕緊攔著他,搜腸刮肚憋出了個幹巴巴的理由:“姜相已非太史令,既任宰輔,朝上諸多大事要料理,不必為此事相擾了。”

周元豹順從點頭,然後繼續卑微道:“姜相繁碌,那下官今日去拜訪李仙師?”

魯王:……李淳風肯定也是準的,但,這是姜相的師父啊。

他只得再次尷尬道:“李仙師已然致仕,也不必為凡塵俗事叨擾了。”

說完後,魯王倒是怕這位憨厚太史令,再給他繼續出主意,於是直接拂袖而去。

而周元豹已經抽出來的公文紙也沒浪費,把剛才跟魯王的對話一字不差寫下來,然後自己仔仔細細封好口蓋了私印,找了個心腹胥吏:“這就送到中書省給姜相,看姜相拆了你再回來。”

*

最終,宗親們放棄了從官方解釋星象,而是在宮外尋了一個‘高僧’站台。

並且因太史局不肯上“熒惑動為朝堂不安”的奏疏,宗親們還另外尋了一重災禍之兆出來——

據魯王所奏:長安城北面八關寺所在的山上,忽然出現了大片草木枯萎,尤其是本來該秋日成熟或是茂盛的‘靈芝、木連理、善茅’等草木,哪怕被寺中僧人精心養護,也都盡數凋零,並非尋常秋日之景。

對應之前熒惑星動,可見今歲不吉之兆。

而姜沃在聽聞此事,尤其是聽到山上靈芝、木連理、善茅皆枯萎時,忽然想起了李承乾——若非是有人故意破壞綠化,那或許就是回到了長安的大公子,閑來無事出來照管花草了呢。

當然,只看接下來魯王的上奏,都不用姜沃來起卦,其余宰相也看得出,這草木枯萎多半是人為。

因魯王很快代高僧上奏道:“先有熒惑星動為天兆,再有草木枯萎為地兆,可見東宮薨逝,有朝堂不安之征。”

“應有‘女貴者’祈福鎮之。”

其意昭然若揭:請天後為大唐社稷著想,去為天下祈福,不要再攬權了。

王神玉對此大為心痛:“他們欲攻訐天後,天象還嫌不夠,竟然還去糟蹋一山的草木,他們才是禍害之兆呢!”

雖說在王神玉看來,這些宗親做事實在荒唐而令人厭煩,但犯蠢的人多半是不會覺得自己蠢,而是會覺得自己高明極了。

李元嘉是反復研究過所上奏疏的,還請門客潤色過了,最後才捋著胡子道:“如此一來,陛下也就可順勢而為之。且咱們跟天後之間也留有余地。”

李元嘉覺得自己想出這個法子,不說天後才是那個‘禍秧’,而是說天象不寧,請女貴者鎮之,實在是神來一筆啊。

不但旁的宗親捧他,他本人也在心底誇了自己無數次了。

畢竟天後也算是半個李家人嘛,將來的皇帝不出意外肯定是她親生的兒子(或是孫子),天後沒準還是要輔佐政事,那還是不跟天後扯破臉比較好。

用這種為國祈福的名頭讓天後退下去,起碼權柄稍抑,彼此不都有面子?

以韓王李元嘉為首的宗親們,想想這全盤計劃,覺得:他們做事真的是太周到,也太有體面了!

事關天象吉兇,皇城中陛下終於做出了反應——

對宗親們來說,好消息是,確實有‘女貴者’為國祈福去了,但壞消息是,這人不是天後,而是自請為國,為太子祈福的太子妃!

這個太子妃是怎麽回事啊?!

宗親們實在沒想到,這種事還能半路被人截胡!

太子妃上書懇切請命,不但提及東宮薨逝不足年,便有天象異兆,可見此兆應在東宮,更提及太子英魂曾托夢於她,令她為國勿念己身,當舍宅置觀,為國祈福。

帝後聞之,甚嘉太子妃忠孝之心。

再有太史局占得太子妃命格相宜,於是這一年秋日,太子妃離宮入太清觀為國祈福,賜道號延真。*

*

而在宗親們震驚且沮喪地認識到,皇帝在宗親和天後之間,到底還是選擇了天後,在他們無比艱難消化了這個失敗後,發現……他們覺得這事兒已經完了,然對皇帝來說,這事兒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