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春天’到了

雪如鵝羽,至午後方停。

太陽一出,飛檐上都掛著冰雪的大明宮,宛如水晶玻璃屋一般。

姜沃放下終於寫完的一份長長的奏疏,披上大氅走出門去,在院中轉了一圈,依舊停留在她最喜歡的覆雪山茶樹前。

“姜相。”

正彎腰拿起台上落花的姜沃聞聲回頭,見裴行儉站在門口,就笑道:“年下,裴相可是稀客呀。”

她自己待過,自知年下尚書省忙得很——六部九寺各署衙的事兒都排著隊等兩位宰相的批文,盼著將年前能收尾的公務都收了,免得年假中出了事兒,還得來部裏當值。

而本朝的官員,還另有一怕:誰能知道除夕前,二聖會不會又突然改元啊!

那卡在年前年後的公文,差異可就大了。

故而姜沃見到本應該被各部朝臣堵在尚書省的裴行儉,是真覺得是稀客。

裴行儉手上還拎了把油紙傘,此時順手擱在廊下,他也走過來賞了賞花道:“坐久了也悶久了,覺得整個人都要僵了,見雪停了就出來走走。”

“正好,方才也看了些吏部、兵部以及安西、北庭都護府傳回來的奏報——都跟西域和大食國的近況有關,就想著來跟姜相探討一番。”

也是裴行儉知道,姜相跟如今的安西大都護李文成,兩人從來私下書信不斷的。

再有,因有家屬在鴻臚寺的緣故,姜相對大食國的人、事也比旁人了解的多。

裴行儉就迅速把公務分與下屬,然後脫身出來:他真要虛晃一槍走掉還是很容易的,畢竟兩年前,他連突厥可汗都騙得過。

“時日過的真快。”

裴行儉想起此事也不由感慨:他還覺得仿佛是昨天,奉命帶領使團送波斯王子回國。

然而馬上,都要過去兩年了。

姜沃頷首:是啊,裴行儉是上元元年二月出發的,如今還有兩三天,就要到上元三年了。

時如飛鳥,隱去無蹤。

*

姜沃請從署衙逃掉的裴相進門坐下,兩人說起西域之事來——

安西大都護府分為‘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已有一整年,李文成和薛仁貴分別任兩都護府的大都護,試行效果不錯。

不但這兩都護府彼此為援,有了北庭都護府設於中間,安北都護府的壓力也小多了——畢竟□□和薛延陀故地內部落繁多,也不是各個都老老實實的,而當年打下這兩地的李靖和李勣兩位大將軍,都已然不在了。

不過好在,英國公生前幾l年,曾經又去做了一次‘售後保障’,把北境重新犁了一遍。

此時,裴行儉主要說起的,還是安西都護府。

作為兼職的吏部尚書,他先從公贊道:“哪怕吐蕃求和後,李大都護這一年半來也並未有分毫松懈:不但繼續清肅邊境,嚴謹鎮防,更有牧養肥碩,屯田安民之舉。”

姜沃笑眯眯,與有榮焉道:“我看了,今年她的吏部考功,可是上上等。”

吏部考核,從‘上上’到‘下下’共有九等。

李文成今年是第一等,朝廷的功賞詔書,還是姜沃寫的。

裴行儉見姜相這般,也不由含笑:李大都護考功最佳等,姜相看起來,比當年自己得了上上等還要歡喜。

其實,要不是宰相不論等,裴行儉從吏部考功屬的角度來看,如今他們這些宰相,每年都能算是‘上等’。當然,如果嚴格計算考勤和公文量的話,可能王相……

裴行儉搖搖頭:最近看吏部考功的奏報太多了,什麽事兒都想到考核上,差點重點又跑了。

他取出幾l份特意帶來的公文,跟姜沃討論起來:“姜相,李大都護上了奏報,欲從明年起,將黨項、羊同、貴川、羌部等西域小國,都停止按照屬國管理,而是按照安西四鎮周圍的羈縻州制進行管理。”

這算是大唐在西域的掌控力,又邁進一大步——

屬國跟羈縻州的管理並不一樣:屬國的話,是給大唐進貢稱臣,需履行‘若大唐有征召要派兵’等較為松散的義務。

相較之下,羈縻州受到大唐影響就深多了:尤其是類似於安西四鎮周圍羈縻統治的各部落,其部落的國王(酋長),都是身兼兩職:一邊做著自家的王,一邊做著唐朝的官。

而且不是‘郡王’這等爵位,而是‘刺史、參將’等真正的大唐實缺官,且直接隸屬於當地的都督府管理。

要說跟大唐別的官員有什麽區別,那就是他們這官位因為跟王位綁定,可以世襲。

但哪怕世襲,都要經過大唐的冊封和任命。

且自此後,這些部落就不是各行各道了,譬如黨項、羊同等部落之間,平時也少不了摩擦。但若是按照羈縻統治,就不能再互相攻殺,若有矛盾,交給上級都督府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