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吐蕃求和

吐蕃朝堂的驚變,整個西域的局勢,其實可以從一個玻璃盤上照見一點影子。

那是裴行儉回長安以後,帶回來的一個玻璃盤。

話說,他抄了阿史那都支的庫藏後,將其中金銀珠寶等物都遍分將士手下,只留了幾件有特色的玩器,回來分送親友。

其中給夫人庫狄琚帶的就是一個玻璃盤子,不過他當時以為是‘水晶’盤子。

“突厥人當然不會燒制玻璃,這應當是天生天長的透明水晶,難得沒有什麽異色雜質,瞧著跟你們費心燒出來的玻璃也差不多了。”

這東西在阿史那都支的小金庫裏,也是單獨收藏在一個匣子裏的,可見是珍品。

裴行儉還在感嘆,天生這麽透明的‘水晶’罕有,就見庫狄氏在玻璃盤子的底座細細摸了一遍,然後道:“這就是我們城建署燒出來的玻璃。”

她們有特殊的不易察覺的凸凹印記。

裴行儉:……我千裏迢迢帶回來的禮物,搞了半天,還是夫人的工作單位生產的?

“城建署的玻璃,已經遠銷西域了嗎?”

庫狄琚用一種‘你是不是被西北的風吹傻了’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如今透明玻璃制品,在兩京都還屬於奢侈品。

城建署作為官方單位,更不會去跟突厥做生意,這玻璃盤子怎麽到的阿史那都支的小金庫,顯然另有乾坤。

庫狄琚記性佳,兼之如今玻璃還難大規模量產,這種大圓盤也不多見。

她想了想:“我記得姜相似乎提走過幾個,還要求工藝不要太復雜的,但突出一個‘大’。”

裴行儉忽然想到一事,第二日就帶著這盤子,來尋姜沃求證了。

裴行儉先送上盤子:“物歸原主。”

姜沃一見就笑道:“真巧,繞了一大圈,又回來了。”

聽她這麽說,裴行儉的疑問句,都改成了肯定句:“吐蕃贊普驟然病逝後,吐蕃大首領曷蘇忽然帶著貴川部叛出吐蕃,另外還有兩個吐蕃貴族帶著自己的部落投入吐谷渾要求內附李將軍,都不是偶然,是早就開始安排的了。”

姜沃頷首。

她的手指點在這光可鑒人的玻璃盤子上,開始推斷這個盤子的歷險記:她從城建署提了此物,送去給文成。

如裴行儉所見到的,這東西在不能燒制玻璃的西域,會被當成極為貴重的禮物。

自古以來收買人心的手段,就那麽幾招,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好用。

況且文成還是借弘化公主之手,用吐谷渾官員的身份來收買的——吐蕃貴族更沒有警惕心了。在他們看來,吐谷渾就是為了自保,生怕吐蕃打過去,所以才重金收買他們,‘求’他們說服吐蕃贊普,不要興兵。

而許多吐蕃將領、朝臣們也沒有噶爾氏那樣的野心,對其行事也頗為不滿:為什麽非要打吐谷渾然後跟大唐沖突呢?

吐蕃內主戰與主和的兩脈,向來分立。

當然在欽陵看來:朝上他哥說了算,軍中他說了算,其余人的嘰嘰喳喳,就當窗外的烏鴉叫一樣,不用理會。

矛盾,就是這樣一日一日越發根深蒂固。

姜沃笑道:“這盤子,應當是從文成處送了吐蕃大首領曷蘇,他不知是自願還是被迫,又拿出來送給了噶爾氏,而欽陵也看這東西不錯,就拿去結盟突厥,好一起叛唐,與他有個照應往來。”

阿史那都支確實挺喜歡,也確實準備反了。

可惜還沒反起來,就被裴行儉抄了老家。

其實早在這個玻璃盤子之前,駐守在吐谷渾的文成,就已經在按著計劃,試著接觸吐蕃內與噶爾氏不合,因此被排擠到沒什麽話語權的貴族和將領了。

姜沃還以為裴行儉會問下,除了砸錢,文成具體是怎麽撬動吐蕃曷蘇的,裴行儉卻沒問。

畢竟他也是武將,曾經聽聞過周邊四夷率部降唐的,貴族也好將領也好,不要太多。尤其是先帝年間,許多番將那真是不管生是不是大唐人,死我一定得是大唐魂。

比如曾經已經繼任了鐵勒一部可汗的契苾何力,直接攜家帶口一起投唐。甚至貞觀年間他回舊部探親被薛延陀抓去了,依舊是寧死不屈割耳表示不叛唐,給夷男可汗氣完了。

再比如原來東突厥的王族阿史那思摩,投降大唐後改名為李思摩不說,還奉命去北邊鎮守。以至於大唐倒是沒有修長城,但出現過遊牧民族替中原守衛長城的奇觀。

帶入下吐蕃貴族們的心思:原本芒松芒贊在的時候,雖然說了也不太算,但好歹是個正經王。他們背靠贊普,時不時跟噶爾氏別個苗頭也就算了。

可如今贊普沒了,朝上就剩下孤兒寡母。

看起來,噶爾氏明天自立為王也不奇怪啊。

他們這些從前反對噶爾氏的人,若是擁護幼主,未必能扛過噶爾氏的實力,若是直接躺平,將來噶爾氏若是秋後算賬,估計也少不了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