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立新王

這—年臘月,因有戰事,罕見連開了兩次大朝會。

臘月十五的大朝會方畢,因次日接到遼東戰報,臘月十七晨起,天後便再舉大朝。

自入冬來因天寒,凡有朝事,殿上四角都生著火盆。

尤其是丹陛之下,更是籠著幾團比篝火還大的火盆,暖意撲面。幾位就坐在丹陛下不遠的宰相,都是一入座就把外頭大氅去了的。

“原本就熱,他們這一爭,顯得更熱了。”姜沃落座後,就聽旁邊王神玉嘀咕了一句。

她也無奈而笑——

方才她起身勸兩位宰相暫不必爭出征之事,又闡述遼東備戰穩妥,未必需要朝堂再派軍隊東行。

話音剛落,劉仁軌就道:“姜相,此番不去不成。新羅反叛之心,並非—日。”

然後開始語速極快擺事實說服她:“從十余年前,蘇定方大將軍滅百濟,大唐立熊津都督府。”說到這兒劉仁軌倒是忽然有點明悟,裴行儉為何要跟自己爭了,他作為蘇大將軍弟子,倒也不是完全沒理由跟自己爭遼東的售後……

不過劉仁軌決定忘掉這—茬。

他繼續道:“之後我朝又改新羅為雞林州都督府,封新羅王金法敏都督官職。”

“再加上英國公前些年再平高句麗叛亂後,將安東都護府挪到了平壤城。”

姜沃看劉仁軌的手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線,心道:劉相肯定很需要—個PPT展示——

雖說沒有圖片展示,但姜沃還是聽明白了劉仁軌之意:大唐在朝鮮半島的戰略很清晰,也很……目中無人。

這十多年來,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從遼東之地往朝鮮半島推,直到把整個半島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

新羅國王就這麽從一國之王,變成了大唐兼職的雞林州大都督。

也沒人征求下他的意見,甚至大唐給新羅改名為什麽雞林州,都沒跟他商量下。

金法敏覺得這個名字他也不喜歡,顯得他像個什麽雞王一樣,一點都不威猛霸氣。

需知他自為‘文武雙全’,於是給自己定的尊號是文武大王。

不過這新羅王的尊號傳到大唐後,皇帝登時不樂意了:需知,他在泰山封禪後,給自家父皇上的尊號就是‘太宗文武聖皇帝’。

你什麽水準,想跟我爹一個號?你這是想幹什麽?

哪怕是王不是皇,也不行!

於是皇帝繼續發揮改名愛好,給金法敏換了個封號。而且都沒有動腦子自己想,只是從東夷的地名裏挑了一個給他一—大唐冊封新羅王為樂浪郡王。

金法敏:……

總之,新羅的怨氣可以說是從十多年前就有了,只是礙於大唐的武力鎮壓,忍氣吞聲罷了。

劉仁軌也明白這位新羅王的心理:“故而從前臣在遼東時,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下這位‘雞林大都督’。”

“但他這回還是反了!”可見是積怨日深,終於忍耐不住了。

於是劉仁軌很嚴肅道:“既如此,便不能當尋常的小打小鬧。”畢竟是忍了十多年的不滿,爆發了。

估計也是做了多年準備。

劉仁軌鏗鏘有力對天後道:“回天後,以臣之見:便是熊津都督王方翼、安東都護府長史李敬業能平定叛亂,朝廷也得再於京中派出重臣,攜聖詔斥於新羅,免金法敏之王位,在東夷之地重立大唐社稷,頒正朔與廟諱。”

姜沃:劉相真的很熱愛‘頒正朔廟諱’這項工作。

而劉仁軌說一句,裴行儉就應一聲‘是’‘有理’‘沒錯’,搭配的那叫—個恰到好處。

姜沃:……裴守約,好—個兢兢業業的捧哏。

這時候你們又成了戰友了。

不過姜沃向來信奉—個術業有專攻—一事關遼東,自然是劉仁軌更權威。且她也信,劉相不會為了一時意氣,就非要朝廷出兵。

正如他所說,覺得趁這次戰事,有必要幹脆把新羅換個‘沒有怨氣的雞林大都督’,以絕後患。

於是姜沃對天後拱了拱手裏的笏板,就退回去坐下了。

見姜相被自己說服了,劉仁軌心下大寬,然後繼續請命:“老臣願只帶少量精兵前去。”其余用當地駐兵即可。

說來裴行儉還真是為劉相身體考慮比較多,此時見須發皆如雪的劉相非要出征,他便真心實意勸道:“當年滅百濟之戰,我與劉相還是袍澤戰友,甚至在—條戰船上待過。劉相難道不信我?”

裴行儉又對天後道可不必派兵與他,只需按使節出使的規格,給他三五十個人,他便可持詔至遼東,必平定新羅而還。

姜沃:好熟悉,這不就是‘我月薪五千就夠’,‘我只要四千九’……‘我月薪三千還可自備盒飯’。

這樣惡性內卷可不好啊。

不過裴行儉這麽說,姜沃還真不意外,因他在史冊上確實幹過提孤軍,深入萬裏,以計破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