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京中的兩封信

五月,原本是大唐最受歡迎的月份之一。

因根據假令,五月除了端午的休沐外、下半月還有十五天的田假,以供官員們‘農忙’。

簡稱放假月。

但今歲,許多朝臣站在大朝會上,就覺得接下來要放的這個‘田假’,簡直是……諷刺啊。

這是特意趕在他們放‘田假’前,告訴他們,你們將要保不住自己的田了嗎?

裴行儉讀完長長的一串勸農使名單後,含元殿鴉雀無聲。

還說什麽?

這天後的詔書才下,吏部所有的勸農使居然都選好了!而且之前竟然一絲風聲不漏。

也是今年旱情的緣故,哪怕吏部尚書親自選了許多擅術算的低等官員,又調了長安城周邊不少縣尉回來,朝堂之上都只以為是為賑災事。

如今想想,吏部尚書選了許多縣尉……而縣尉的職責是什麽?雖只是小小九品官,但卻正好管著一縣年收耗實庶務(糧食局),還有一條就是負責查收率課調!(稅務局)

這也是裴行儉選人的原則:全是有基層經驗,真正與當地鄉裏打過交道,下過田畝的官吏。

總之,聽裴行儉念完後,世家朝臣們幡然而醒:這就是預謀已久啊。

他們甚至開始懷疑,這姜相驟然病歸,不得不離開朝堂去做什麽巡按使,莫不是帝後、東宮與姜相一起做的戲吧!

要不是生此事的主力,東宮屬臣李義琰還正蹲在河渠旁看河渠,他們更要這樣懷疑了!

見天後將人都選好了,朝臣們自知反對也無用,只好另想法子——

然能壓住攝政天後下詔的,也唯有皇帝了。但,時值端午盛夏,皇帝一如既往病的厲害,除了天後、兒女和長樂公主等幾個同胞姊妹,其余一個人也不見。

這再想求情,也得見到人才行啊。

若說求東宮……現在東宮上下朝臣皆是帝後換過的人,去求東宮簡直是自投羅網啊。

這一日大朝會上,天後鳳目微揚,神色威儀端凝中又帶了幾分和悅:“端午值中夏,炎天暑熱,諸卿保重。”

**

這日裴行儉回到家中,就見家中多年老仆看到他還驚了一下,然後立馬擡頭看了看日頭問道:“今日郎君怎麽這個時辰就回府了?”

這一問,簡直問出了裴行儉一把辛酸淚。

說來,這是自姜相離朝後,他第一次回府比夫人庫狄琚要早。

於是庫狄署令從署衙回到府中時,見到他還特意行了個見上峰的官禮,笑道:“恭喜裴尚書,終於能歇一歇了。”

裴行儉原本正端著一杯苦參飲放空自己,聞言不由帶笑,也特意起身回了個官禮:“多謝庫狄署令。”

夫妻倆這兩三月,能坐下來說說話的時間也不多。

今日正好有空,裴行儉就與夫人說起,準備將蘇味道和王遽(王勃次兄)調回吏部為郎中之事。

若是吏部人員調動的私密公事,裴行儉自是不會透露於家人哪怕是夫人,譬如剛過去的選勸農使之事,他在家中也未漏一點風聲。

正如庫狄琚也從不與裴行儉說起城建署的事兒。

但這回又不一樣——

蘇味道和王遽,皆是裴行儉的女婿。他們要調任回京,裴家兩位小娘子也要回京。

庫狄琚的記性很好,很快想起:蘇味道現為鹹陽縣令,王遽現為代州別駕,總之,都是京外官。

將兩個京外官調回京城,還是調回吏部,尤其還都是自家女婿。

庫狄琚不由問了一句:“你如此不會被禦史彈劾嗎?”

他話音剛落,就聽裴行儉說了一句:“若是有人疑我,就彈劾罷,令我別幹吏部尚書了。”

庫狄屬令:嗯?這種話聽起來怎麽還有點耳熟呢。

裴行儉擺爛了一句後,又正色道:“我是量才而用,天後也是首肯的。”

他若真要徇私提拔家人,他自己還有兒子呢,也都在外為地方官。

為何非要用女婿?

還不是因為兒子不如女婿,畢竟……兒子是自己生的,能不能繼承自己的本事,這個看天意。

而女婿卻是按照自己心意選的!在幹活上,還是女婿好用。

曾經庫狄琚就無語過,裴行儉大概是吏部的官當久了,選女婿就像是選下屬——他對這兩個女婿的評價就是:“此二子,皆吏部銓衡才。”[1]

“他們也都在外面歷練幾年了,該回來了。”兩個人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體力精力旺盛又有一定經驗的黃金年齡。

庫狄琚聞言頷首道:“也好,兩位小娘子回京,說不得還能幫幫我。”

說來,兩位小娘子都是裴行儉之前病逝的夫人陸氏所出之女,並非庫狄氏的親生女兒。

但以庫狄氏的性子,本來就不是拘於內宅的人,自不會出現什麽繼氏夫人與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鬥角這些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