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兒子令人煩惱

“得覽玉劄,如見故人。”

一陣輕風拂過,細雨吹入窗中,姜沃以袖子遮擋書信。

待風過後才繼續看下去。

文成的這一封書信,是她離開長安半年余後寄回來的。信中許多話不能寫的太明白,但兩人彼此很明白——

這時候,文成已經覺得,位比親王之公主幕府,其下至多可設親事(士兵)六百余人的數額,已經不夠用了。

且這還是文成已經將長安城內帶來的兵衛,全都送回京城後空出來的位置(這些京兵能夠回到長安,彼此也是皆大歡喜)。

文成只能精中擇精,定下訓練成績最好的女兵才編入正式的親事隊。

其余收來的女兵,就先被安排了公主府舍人、學官、食官等完全不搭邊的文職工作。

只是日常一樣跟著訓練。

倒是正好符合了兵書裏‘賞罰激勵’的制度——沒有女兵不想轉正成為正式‘親事兵’的。

不然每日的全員訓練結束後,那些親事兵可以繼續去訓練騎射或者是陣法,而她們這些還擔著‘食官’‘學官’等文職的,就得離開校場,跟著公主府原本的職事官,去完成本職工作。

比如食官就得去廚房看著做大鍋飯去,還得負責每日食材的核查。

這些女兵只要想想一起被公主收編入府的戰友們,都在校場上射箭,而自己正在廚房裏數菜幫子的數目對不對,自然是心急火燎。日常訓練起來就格外賣力,想要在下一次的‘親事兵’選拔中,超過別人轉正!

姜沃看到文成信裏寫的這些話,想了想:其實她如果入伍,還挺期望去做炊事兵的!

她前世就特別愛看炊事兵的野外廚藝比拼——種花家的炊事兵,可是能在野外讓士兵們吃上炒了糖色的紅燒肉的超神存在。

姜沃決定了晚上就吃紅燒肉後,便繼續凝神想文成遇到的難題。

是啊,六百余名額的兵士,到底太少了。

雖說戚繼光將軍的兵書,本身就更適合訓練精兵——戚家軍並不是動輒數萬的大軍,相反,戚將軍抗倭的時候,戚家軍一般都保持在幾千人。打的全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而且,姜沃覺得戚將軍用兵,最恐怖的一點,就在於戰損率,低的驚人。

戚家軍的戰損數,基本都控制在兩位數以下,甚至是零!比如與倭寇寧海遭遇戰,倭寇戰損300,戚家軍戰損0;台州救援戰,倭寇損失1000余,戚家軍戰損3人。

甚至在兩方作戰規模,達到數萬人激戰的平海衛一戰,倭寇損失2600余人,戚家軍的戰損,依舊控制在16人……

姜沃曾經想過,如果她沒得選,穿到古代必須要跟隨一位將軍上戰場——古往今來這樣多的名將裏,她一定會選擇戚將軍。

畢竟,作為普普通通的一名士兵,她最樸素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想在絞肉機一樣的戰場上活下去!什麽建功立業不朽功勛,那是將領的,普通的兵士,只要能活,誰願意成為‘可憐無定河邊骨’。

姜沃想,文成一定也很認同並遵從戚將軍這一點。

畢竟這近千人,是她從荊棘地裏帶出來的女兵,是她從戰火後的村落裏尋找到的孤女,她一個個親自挑選的女衛……文成一定不會想讓這些女娘們隨隨便便就消失在戰場上。

*

說來,有時候劣勢其實也是一種優勢——正如曜初是公主,沒人覺得她能爭皇位,姜沃才能無所顧忌地教她;也正如文成是遠赴西域的公主而非親王武將,朝廷才可能給她放權至自行選幕府之女兵,方便護衛她,甚至許其能從安西都護府領取軍械。

這換一個能征善戰的男性親王,都絕不可能!比如當年江夏王在此,就不可能有這麽多自己訓練的府兵。

文成起初覺得,她又未接觸過戎旅事,能訓練好六百余人應當也夠了。

可到了西域,到了烽火和血光撲面的邊境,她才發現自己骨子裏原不只有謹慎,更有一種銳意。

她不想只有六百余保護她的親事。

只是……六百余人,已經是位比親王的頂配。

哪怕她是公主沒有人敢隨意窺探她的府邸;哪怕她收的都是些女兵,許多人並不覺得這算真正的士兵,只覺得因公主是女子,為了方便才選的女隨衛;哪怕她已經特意離開了安西都護府,來到了安西四鎮之一的於闐鎮來練兵,但也很難繼續擴招兵士了。

畢竟是在大唐境內,於闐之地雖然偏僻,但也有將士駐紮。

若是逾制再多招女兵,總是樹大招風。

那……該去哪裏呢?

*

姜沃:“在吐谷渾練兵如何?”

文成:“我欲往吐谷渾弘化公主處練兵。”

這兩封信,應當是在路上交錯了。姜沃和文成接到彼此信函的時候,都不由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