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端午日常

端午佳節,艾草懸於門上,以避毒氣。

晨起桌旁,姜沃剝開粽子外頭的微燙的菰葉,用筷子分了很小一塊黏米栗棗粽給婉兒。

又特意把棗挑掉了,她從前在醫院裏,就多聽聞急診有被棗核卡到的老人和孩子。

這是宮中禦賜的粽子,與家裏的味道不同,姜沃就讓婉兒嘗一下。

婉兒吃掉了小碗裏的栗子粽,覺得不如家中的好吃,不免仰著小臉兒,等著吃真正的端午粽子。

崔朝那邊已經剝好了一枚,托著底端粽葉遞給婉兒——

她們在家中常吃的端午粽子,其實是姜沃前世最喜歡的‘鹹蛋黃肉粽’。

雖說她原是個北方人,在南北鹹甜之爭中,也覺得自己是堅定的北方黨,只喝鹹豆腐腦。但在粽子的立場上,她就沒有堅定住,比起北方的甜粽,她更願意吃鹹粽。

姜沃吃了一口粽子,感覺到鹹蛋黃獨有的綿綿沙沙的顆粒感在舌尖滾過,混著糯米微韌軟彈的米香與調味得宜的酥軟燉肉,味覺得到了充分而立體的滿足。

甚得她心。

她後知後覺:大概她不是北方黨,只是個愛好鹹食黨?

吃過粽子後,姜沃邊喝清茶邊隨口與崔朝問道:“今年的粽子也分送各家了嗎?今歲端午晉陽公主在京中,可別漏下她。”

姜沃前世時那幾年,鹹粽子在北方也不那麽罕見了。但在大唐的長安,這種粽子實是頗為特殊,都算是姜宅的‘珍饈秘方’之一,每年端午都要分送親友。

崔朝頷首。

*

今日端午休沐,姜沃是應了帶婉兒進宮,再帶著令月一並去淩煙閣拜探平陽昭公主畫像的。

此事並不急於一早入宮。

這兩月她為太子事多有煩心,在家中事上留意很少。

此時算是心意大定,又難得閑暇,就捧著茶杯跟崔朝聊起了家常。

聽他說起將端午節禮並家中特有的四味粽子分送了親友。

而親友們又各有端午節禮回贈。

“是了,還有一事——孫神醫和英國公府都送來了府上新調配的成藥和藥方。有空你細看看。”

姜沃聞言欣然道:“孫神醫又有新藥?”即刻就要來看。

怎麽說呢,孫神醫的保心丹,那曾經可是他們吏部加班的支柱啊。

崔朝也料到她一聽聞就要看,早就收在了屋中櫃子裏。見她果然即刻就要,便起身去抱了幾個匣子過來。

姜沃先看過孫神醫的方子,是兩味治發熱的藥丸:一味治療婦人產後突起高熱,一味治小兒發熱。

她仔細收好——姜沃從未忘記為何會甘願把系統兌換出來的醫書,直接送給孫思邈孫神醫,正是因為他的《千金方》,是古往今來,第一本專門把婦女的疾病拿出來專門講解診治之術的醫書。

看過孫神醫的兩味新藥,姜沃又打開英國公府的藥匣,邊展開藥方邊感慨:“有時我經常會忘記大將軍還是一位良醫。”

世上怎麽有這樣的人,領兵打仗克敵制勝,在朝又為宰輔柱石,甚至還精通醫道。

英國公府送來的兩張藥方都是李勣改良過的外敷藥膏,一是用來防凍瘡的乳膏,二是止血防膿腫的金瘡藥。

姜沃放下這兩道藥方,感慨道:“大將軍口中不說,其實是很掛念李培根的啊。”

李敬業到了遼東後,有信傳來——劉仁軌根本沒把他留在原百濟國,而是給他扔到北邊高句麗去了,就讓他駐紮在原本李勣大將軍平定叛亂之地。

那裏氣候苦寒,且常有原高句麗的小股叛軍出現。

說來,李勣大將軍自己,一生征戰多在北地,最遠曾打到瀚海(貝加爾湖)。甚至就在幾年前,還於寒冬臘月高齡率兵出征,親平‘鐵勒九部(薛延陀)’的叛亂,可謂是不知走過多少寒冬冰霜,刀光劍影。

他自身習以為常不以為苦,然而長孫才到苦寒之地不久,李勣就忍不住開始改良‘凍瘡’‘止血藥’的方子。

可見心底擔憂愛護之意。

姜沃感嘆了一回,打心眼裏希望李培根在高句麗磨練成一根出色的培根。

她收起了這幾味藥。

其實若是旁的佳節,親友間走禮並不會送藥物,顯得不吉利咒人生病似的。但五月端午是個特殊的日子。

向來有‘此月蓄藥,蠲除毒氣’的慣例。

京中人家也多於此月儲備些常用的止痢丸,黃連丸,疽瘡藥等常用的藥材。

因想到醫藥事,姜沃正好問起崔朝:“如今東西市各醫館、藥鋪,用的都已經是太醫署新版的《救民簡方》了吧?”

她說起的,正是從多年前將醫書交給孫神醫後,就做的一件事情。

自到了大唐,姜沃見過許多‘神奇’的藥方和治療法子——比如她剛進宮的時候,親眼見到的小宮女得了瘧疾,按照方子喝灶灰水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