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春日宴

長安。

二月初。

今日雖無朝會,姜沃還是如常早早出門。

到了皇城門口,驗魚符之時,忽然覺得鼻尖一涼。

是下了一場罕見的春雪。

姜沃一路行至吏部,細雪漸密。

*

雖天地飄雪,她進院門後,卻不由止步。

王神玉果然如他所說,格外擅侍弄花草。原本姜沃在北地很少見到山茶樹的,然而侍郎院中這一株,卻長的很好。

大朵的山茶花自冬綻放,至今灼灼。

漫天飛雪的素色陰沉中,只見一株蓬勃烈濃的紅色山茶花覆雪。

像是火焰上凝住霜雪一般,讓人感嘆造物之奇之美。

姜沃走近,拾起一朵地上的山茶花,放在掌心——

哪怕掉落,山茶也是整朵的墜落。

山茶並不掉落花瓣,花落的時候,都是幹脆利落整朵連花帶蕊而落。

雪如細絮。

落在溫熱的肌膚上,兀自化去。

並不甚冷。

姜沃站在雪中,望著如此山茶,有些看住了。

“姜侍郎。”

直到有人喚她,姜沃才回神,同時感覺到,頭頂多了一把素面油紙傘。

盧照鄰來至吏部侍郎院門口時,就見她站在春雪中,面前是一樹殷紅如血的覆雪山茶,而她亦是一身朱袍似火,衣上落了一層細雪。

他一時竟有些分不清山茶與人。

姜沃側首,就見盧照鄰雖為她撐傘,但站的離她卻遠,已然是站在了傘外。

行止比原先更加謹慎退後,眉目間又帶著歉然郁色。

姜沃就想起,陛下因‘流言蜚語’發落的人裏,似乎有盧家旁支,大約他是為此事來的,才如此情態吧。

她便笑著拂去衣上雪:“無妨,雪而已。”

姜沃走出傘下行在前,只做不知,以吏部侍郎的口吻問道:“盧司馬清晨至此,有什麽事嗎?”

盧照鄰一怔。

她忽然換過官職來稱呼,讓他想起許多年前的往事。

很直白的一句話:“我與盧司馬並非一類人。”

就在剛剛,盧照鄰忽然明白了。

他應當是真的未懂過她。

想來,她是願意做山茶的,無所謂冬日覆雪,亦不會一片片凋落枯萎。

若花落也要痛痛快快,斷然而去。

或許他不必來的。

**

盧照鄰走後,姜沃按部就班,取出要帶往洛陽行宮的公文來細細整理著.

司封屬的公務繁雜,且因涉及冊封以及承襲、降授爵位之事,是不容有失的。

比如朝廷定規,凡是皇家五等親,要三年一造冊,該到了哪一支、哪一輩國除,都得司封屬與宗正寺反復復核多遍——可別把沒到年限的皇親國戚給人家鏟出去。

再有,大唐開國日久,王公貴族的爵位本來就在增多,還都漸漸傳向了二代甚至三代。

這裏頭就有的是文章可做。

開國來,光降等襲爵的不同案例就有三十八種……

這些公文姜沃是都要帶走的,以備隨時查档。

她正在整理著,就聽叩門聲響起。

這樣早來署衙的,一定不是她的同僚兼半個上峰王神玉,而是裴行儉。

姜沃頭也不擡道進。

果然。

來人三十許,生的眉目舒朗,風骨秀爽。又因師從將軍文武兼備,行坐之間又帶著一種峭整清徹。

姜沃每每見到他也覺賞心悅目:“守約到了。”

裴行儉,字守約。

“姜侍郎。”裴行儉遞上手裏厚厚一沓文書,都是他已經整理好的,只等姜沃看過就可以押字蓋印了。

姜沃接過——真是,心曠神怡。

她的手按在桌上她昨日備好的冊目上:“後日咱們就隨駕起京,這些要交付王公的文書也已然厘清。這兩日也無旁事了。”

只等王神玉來交接公務。

姜沃推開窗,見外頭雪停了:“今日既無事,不如把薛將軍也請來,咱們把上回《春秋緯》中的‘山異’和‘雲氣異’論完吧。”

裴行儉眼睛倏爾一亮:“好!我這就去北門請薛將軍。”

姜沃說的薛將軍,自是薛仁貴,兩人相熟自風水之論。

而裴行儉,亦是少時便通曉‘陰陽歷數’。

姜沃有時都要感慨:這大概就是同類吸引法則吧。

薛仁貴是自己寫過《周易新注本義》的風水大家,裴行儉亦是將自己多年對陰陽、歷術的研究寫成了《勝負四十六決》。[1]

三人有暇時,就常論起風水讖緯之術,以及風雲、地利對戰事的影響。

說起風雲,姜沃又想起了師父。

李淳風寫成了《乙巳占》,可是世上最早給風定級的人。

算來,師父出海已近半年,中間停岸之時曾寄來一封信道一切平安。不知現在已經到愛州否?

*

薛仁貴到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