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請立皇後

永徽五年。

二月初一。

帝祭天地並九宮貴神,祈一年風調雨順。

隨駕官員數十。

*

弘文館。

李義府應付走了來問詢公務的校書郎,然後把門關起來,拿出藏起的奏疏開始繼續潤色。

說來,他對自己的現況頗為不滿。

此番在‘柳奭謀反事’上最先追隨皇帝的官員,皆有升遷,李義府也不意外。

但他覺得自己升的不夠——只從弘文館六品直學士,升為了五品學士。

雖說六品到五品,亦是邁出了極大的一步。

但比起旁人,他這個官就顯得不重要起來,依舊留在弘文館掌管校正圖籍,間或跟國子監一起教授學子,沒有調任六部。

還是沒有什麽權柄和油水!

尤其是他每回上朝,看到亦因文辭優美,當年跟自己並稱‘來李’的來濟,居然能坐在最前頭宰相的位置,而自己只有六品時,李義府就憋悶得不得了。

他將潤色好的奏疏小心翼翼收好。

他要再立一功,讓皇帝記住他!

李義府看的明白——王皇後自請廢後,後宮無主,接下來就是立後事。

這可是件大事!

廢後事,畢竟王氏家族涉謀逆在先,又是以不能祭祀承宗自請廢後,並沒有留給朝堂什麽爭論余地。

但立後就不一樣了!

後位空懸,多少人家會生出念頭來。

李義府沒忍住,又把藏起的奏疏拿出來細看了一遍——他準備明日朝上請奏皇帝立武宸妃!

他現在想想明日朝上事,就禁不住心驚肉跳:這是一次搏命啊。

太尉在廢後事上都沒有來得及怎麽反對,那麽在立後事上,一定會激烈應對。

哪怕如今不是長孫無忌一言堂,但那到底是這數年來權傾朝野的太尉啊……

且不光是太尉一脈,其余盯住後位的勢力,想來也會渾水摸魚摻和進來。

比如此時依附東宮的勢力!

雖說太子才十歲,自己未必會聚攬什麽朝臣。

但他既入東宮,名下就是有屬臣的——這些人既然打上過東宮標簽,那一定是不願意武宸妃或是蕭淑妃這種有子的妃嬪繼立為後。

若是另外擇名門貴女入宮為後,一來新後不一定有子嗣,二來便是有,也又能拖幾年,而太子則一直在長大。

說到底,立後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又一場驚濤駭浪。

為此,眾朝臣還是以縮頭自保為主——巨魚不怕驚濤駭浪,不代表他們這些小魚小蝦不怕。萬一被卷到哪個浪頭裏,好處沒吃到,可還要送命。

李義府甚至覺得自己明兒不是帶著奏疏上殿,而是提著頭上殿啊!

於是他反復把自己的奏疏背的滾瓜爛熟,生怕明日在百官之前說不順當。

太尉一脈他從來沒進去過圈子,這一次的機會,他一定要抓住,要成為皇帝的心腹!

*

冬日。

太陽已然西斜,近黃昏時分。

姜沃走進院中時,就見媚娘正在窗下看書。

恍惚如昔年。

直到立政殿內獨有的香氣拂面,姜沃才回神。

媚娘將早就備好的糖姜水遞給她:“今日又凍了大半日?”

姜沃接過來捧著,邊喝邊點頭:隨侍祭禮頗為辛苦,不但要立在外頭凍著,還要莊重無錯,站完後,她覺得人都是麻的——

眾人都一樣,剛結束祭禮後,姜沃看到好幾個走路同手同腳的同僚。

祭祀禮畢後,皇帝於甘露殿宴群臣,姜沃悄然告假,來到立政殿尋媚娘。

喝過一盞濃姜水,兩人才坐在窗下說話。

西斜的日光,在媚娘的眉眼邊暈開半面金色。

姜沃換了一杯清茶捧著:“姐姐,明日又是大朝會了。”她頓了頓:“我的奏疏寫好了。”

媚娘眼底有著如陽般燦亮的笑意:“好。”

她將手邊擱下的書拿起來,是一本《孟子》。

“近來心中難免不夠靜,就翻過去讀讀少時便熟記的書。”

“果然聖人之言,讀千遍亦有千悟。”

身在不同的處境,不同的節點,再看一樣的話語,感慨天差地別。

曾經她坐在掖庭中,日復一日望著同樣的樹。

如今,她卻已經走到了這裏。

媚娘將書遞過來,與姜沃一起看,口中道:“方才我正看到這一句——”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1]

*

大朝會。

宰相與六部尚書先回稟朝政要務。

最後一個站出來回春耕事的,是皇帝新升的‘同中書省門下三品’宰輔杜正倫。

這位曾經是先帝年間廢太子李承乾的東宮屬臣,後因此事被貶出京。皇帝登基後又把他撈回來了——魏征魏相曾經舉薦過此人,甚至還道此人‘才能古今難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