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聽診器

九成宮東宮。

李治有些頭疼。

他揮手讓宮人都退下,只留了兩人。

“今日咱們好好說說話吧。”他對面坐著的是臉上帶了些委屈之色的太子妃王氏。

王氏委屈點頭。

且說搬到九成宮後,王氏被這東宮嚇了一跳——之前李承乾命人把這院中的花草都拔了,甚至還留了個大坑在院裏。前年聖駕離開後,九成宮的宮人也不敢填,不敢動,就這麽擱著了。

今年王氏一來,覺得這東宮也忒難看了,就讓人填土種花。

整理過院子後,王氏看殿中的各種擺設也不舒服起來,就要開庫房全都換過。

晨起李治沒在東宮,正在皇帝處。盧夫人直接就給攔住了,軟中帶硬道:“太子妃若是要大換東宮陳設,須得回明太子殿下。”

王氏不由氣惱:難道她作為太子妃,連換些家具陳設都不行了?

於是李治一回來,就遇到了來告狀的王氏,以及在後面跟著請罪的乳母。

他已經沒有脾氣了。

於是溫言安慰了盧夫人兩句,就屏退下人,要單獨跟王氏好好聊一聊。

他是個防患於未然的人,王氏這個性子,他早就有心跟她好生談談,只是一直沒空。

現在正好是個契機,也是不得不聊了。

他的手指在桌下無意識叩了兩下,開門見山道:“從今後,這東宮的一應庫房、內務,太子妃就不必管了。”

王氏剛要張口,李治就擡手制止:“還好這次有乳母攔著,若是依著你的心思,只怕要把東宮全翻新一遍。會為我惹來麻煩。”

見王氏錯愕不解,李治忽然有點羨慕:聽聞王氏是家中獨女,上頭只有年紀相差挺多的一個兄長。從小,應該過得很隨心所欲吧。

並非物質,而是那種心性上的隨意,想做什麽並不考慮更深層的後果,只需要想一想合不合書上的規矩與自己的喜好。

“我才做太子兩月,就急著大改東宮——旁人會怎麽看?父皇又會怎麽看?”

王氏張了張口,有點艱難試探回答道:“嗯……聖人會覺得殿下太急躁了嗎?”

李治搖頭:

“只怕不只如此。”

王氏就繼續琢磨還會產生什麽後果,李治已經往下說了——他不需要王氏琢磨明白,只需要她清楚一些紅線,別去做某些事。

父皇交給他識人,擇人,用人。

他自也有擇人而用的標準。

王氏對他來說,像是一個處於重要位置上,卻不太好用的官員。他沒有時間手把手去把人教成自己所需的模樣。

他只能給她畫一個安全框,讓她安靜呆在裏面。

只要別添麻煩,就是對他最大的助益。

嚴肅畫過線,李治又放緩了些語氣勸道:“你畢竟才入宮,也並不了解宮裏的情形,還是將宮中一應細務都交給乳娘吧,她是母後在時親自挑了替我管宮事的——太子王妃出身世家,必是懂得敬重婆母,順從長輩的吩咐。”

王氏下意識點頭:嗯,這個家中是教過她的!

見太子對她好聲好氣,王氏心裏就不太委屈了。

而且她也想起,她母親仿佛也是一直沒能完全掌家的,哪怕祖母病著,母親也要常去回稟家事,長輩的話大過天。

於是她點頭接受了這個結果。

李治見她終於點頭,就起身準備走,卻又被王氏叫住,殷切道:“那,殿下,不管宮務,我也得管點別的吧?我是太子妃,總不能天天坐著,什麽都不做啊。”

李治還真挺想她坐著不動的,但也知道不現實,想了想:“我聽乳母說,太子妃記性甚佳,才入宮一月,就能把宮正司的各種戒律背的滾瓜爛熟了?”

“我新入東宮,宮人的數目較之原來添了一倍有余。原來幾個用熟了的管事人,都有些吃力,不如太子妃來管一管這東宮的宮人,不必他們為人多靈巧,只要都守著規矩別出錯就行。”

李治如今用的,還都是從前做晉王時的舊人。

王氏聞言頓時高興起來,把換陳設的事兒忘到了九霄雲外,起身告退,還不忘說一句:“好,我原就覺得,殿下為人實在太寬柔了些,這宮裏好些宮人都不怕殿下,經常偷懶耍滑,既然殿下許我管,那我就要給這東宮裏立點規矩!”

李治見她立刻鬥志昂揚地出去,心情頗為復雜:有點羨慕,有些無奈,有些悵然。

最後凝成一種清晰的孤單的認知:未來長路漫漫,必有波折,然而他的太子妃,並不是他的風雨同路人。

*

終於暫時把太子妃放到框裏安置好,李治也很是松了一口氣。

他這才有心情叫小山:“把今日要看的公文都搬來給我看吧。”

自從他入了東宮後,每日送到他這裏的公文、禮單、名刺多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