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藥王(第4/6頁)

崔朝想起姜沃在太史局的位置,她坐在窗邊,早起日出東方,半面陽光會照進來。

她似乎很喜歡沐浴在陽光裏,像是鮮花喜歡陽光雨露。

這白玉碗蓮若是擺放在姜太史丞的桌上,映著日光與她綠色的官服,想來就是讓人心情很好的一幅畫卷。

李治也點頭:“也是,此物頗合太史丞的姿儀高澈,明兒就給她送去。”

次日,姜沃果然收到一朵小白蓮。

聽說了這玉碗白蓮的來路,沒忍住當場笑出了聲。

李治心道:姜太史丞原來喜歡蓮花啊。

美好的誤會。

*

收到一朵小白蓮的第二天,姜沃見到了神醫孫思邈。

先到太史局的是盧照鄰,姜沃一見他,就覺得他身體狀況明顯比去年冬天好一些。

盧照鄰與她見過同僚禮,然後告知:“孫師先面聖去了。”

孫思邈一到京城,就有人上報皇帝。今晨直接有宮裏的馬車出去,將老神醫請了進來,為皇帝扶脈。

與許多隱士神醫不同,孫思邈其實一直跟皇室沒有斷絕聯系。

隋朝的時候也曾多次奉召入宮為兩任隋帝請過脈,只是對於朝廷要封的官職,一直辭謝不肯做。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要去外頭八方行醫、采藥,方能積累經驗。且情商非常高地表示:他不斷精進醫術,也於為陛下請脈這件事上有益處啊。

且孫思邈雖辭官不受,但他也應了會隔幾年就進京一次,給皇帝請脈,並且上京這一年會留兩三個月之久——太醫署尚藥局的大夫都可以來請教他。

如此會做人的神醫,這換了好幾朝的皇帝,也就都由著他不做官,去‘積累經驗’去了。

今年孫思邈進京,當然首要給二鳳皇帝請脈。

姜沃對於要見到藥王孫思邈,懷有無比的期待。

這份期待,旁邊的盧照鄰看的清楚:雖說姜太史丞還是雲淡風輕的神色,但唇邊的弧度,就是比之前要高一點點,眼睛也更亮一點。

*

姜沃對孫思邈的了解,不止局限於史冊中,也不只聽了盧照鄰的介紹。

她是認真打聽過得,確定了此世的藥王,依舊是那個不以醫術密斂自珍,依舊是‘凡有疾厄者,皆救治’的醫者仁心。

於是見到一個親自背著藥箱,走近太史局的身影,姜沃就忙從正門下了台階迎過去。

一路將其迎入太史局待客的正堂,彼此分賓主入座。

孫思邈入座後,定睛看清這位要送醫書與他的姜太史丞時,卻是一怔。

這半年來,他聽盧照鄰提過許多次這位姜太史丞。

已知她幼年坎坷父母早逝,還曾得過幾年離魂之症,數年不能開口說話。又常聽盧照鄰感慨在太史局,不管是占星還是蔔算吉日,都是很耗心血的事兒。

以至於在孫思邈的腦海裏,勾勒出來的‘姜太史丞’是一個出身坎坷但天賦異稟的小姑娘,單薄而嬌弱的女子形象。

孫思邈都做好了準備,給她也扶個脈仔細開個方子調理一二。

畢竟孫思邈也精通天文蔔數,知其確耗精神氣血,年紀輕輕若格外入了此道,易有傷了壽數之險。

然而一見面,卻見這位姜太史丞膚色瑩白凝潤,雙目熠熠有神,頭發烏黑如鴉翅,光澤明亮——正是六脈調和,身體格外康健的表現。

孫思邈不由轉頭看了一眼盧照鄰:小朋友,你是怎麽回事?

*

而姜沃看清孫思邈,只有更驚訝的。

且說,孫思邈的年紀一直是個迷。

有人說他是隋文帝開皇間生人,但也有前朝,前前朝的老人說才不是,孫思邈可是北周元年出生的,而北周似乎都不是終點,還有傳說他是再往前北魏年間出生的!

按以上幾種說法,孫思邈可能是七十歲,也可能是八九十歲,當然,若是傳說中來算,那他已經是一百多歲的人了!

越傳越神奇了。

反正他的年齡是個迷,橫跨好幾個朝代。

但無論如何算,哪怕按最小的年紀來算,也該是個正經的七十歲往上的老人了。

可姜沃見到他,驚訝之余不由感嘆:原來世上真有鶴發童顏之人!

孫思邈神色溫和,整個人像是一株青松一般,讓人想到蒼郁穩重。他臉上並非沒有皺紋,也能看出歲月的痕跡,但他的神色又是那麽安然,眼睛也很明亮,絲毫沒有老人的混濁感,反而像是清透卻又溫暖的泉眼,目光中總是流露出善意的觀察關懷神色。

而他的身形也很挺拔,沒有佝僂老態,一襲樸素褐色麻衣站在那裏,若只看身影,會以為這是個正當年的壯年人。

是個讓人看不出年紀,卻又極其信賴的長者。

姜沃心裏只有一個想法:以後我上了年紀,也想要這樣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