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請君暫上淩煙閣(第3/7頁)

“雉奴去尋小十二他們演練騎射去吧。”

長孫無忌想了想,有雉奴在,有些話不好說透,於是溫和道:“你上回不是還說,在宮裏練習騎射侍衛們都讓著你,有些沒意思。今日正好澤兒也休沐在家。叫人擡幾筐鳥雀,你們比騎射去吧。”

長孫澤是長孫無忌的第十二個兒子,跟晉王年齡相仿,如今在宮裏做千牛衛,跟李治關系也最熟悉。

李治應了一聲,熟門熟路就自去了。

出門後,他仰頭對著燦爛日光笑了一下。

果然,姜太史丞算的沒錯,今日是個吉日。

真是個一箭雙雕的好日子。

而長孫無忌一直看著李治走出門去,身後還穩妥地跟著宦官和長孫家的小廝,這才收回目光,又囑咐身邊老仆道:“去看著些,可別叫晉王傷著。到了時辰,就勸著他們停手。”

*

屋內只剩下長孫無忌和李勣。

李勣既然肯來,就不再矯情。

此時將自己被太子和魏王招攬,不勝其擾的困頓說與長孫無忌。然後拱手道:“我自問心無愧,只一心報國禦敵,絕不摻和國本之爭。但晉王好意提醒於我,只怕我領兵在外時,會有小人進讒言。”

“若有此等事,還請趙國公為我直言,李勣不勝感激!”

長孫無忌一面托住李勣,一面暗中點頭:武將就是這樣痛快,哪怕李勣已經算是有心思有籌謀的武將,但真決定了的事兒,也就大大方方坦然求助,肯欠下人情。而不搞什麽文臣之間慣用的彼此試探,甚至彼此拿捏做利益交換。

爽快人,他很喜歡。

“大將軍為國征伐,訓整戎旅。將來若有小人誣陷,我必為大將軍於禦前分辨清白!”

李勣再次謝過,他並不怕欠長孫無忌的人情,畢竟如今爭儲位的兩位,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因此,長孫無忌算是朝上最置身事外,不怕牽涉其中的重臣了。

只要於國本之爭這種大事不牽扯,李勣倒不怕欠點人情——以後長孫無忌讓他幫什麽忙,幫回來就是了。

心中大石落地,李勣又不免生出感喟:多虧了晉王替他引見,否則他自己實難唐突結交長孫無忌。

晉王,真是純善之人!

此時酒膳已經撤下,李勣便以手中甘蔗飲代酒,敬了長孫無忌一杯。

放下杯子後,又不免念叨了一句:“只盼著能早些出征——我不過一武夫爾,在京城時才有幾分用處,等離了京城,太子殿下和魏王處,應當也就罷了。”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杯盞,笑容裏帶了一絲玄妙的味道:“懋功啊,我若是你,就不會急著離開京城。”

李勣:?

長孫無忌直接拋出重磅消息:“聖人要建立一座淩煙閣,擇定開國來功勛最著的二十四位功臣,圖形淩煙閣——這樣名傳千古的大事,你便舍得此時離京?竟不一爭?”

他聲音不大,但落在李勣耳朵裏,卻如同驚雷。

手裏的白瓷杯,竟然被李勣吃驚用力之下,立時捏出了裂紋。

凡是武將,誰不想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流芳百世!

而凡是臣子,誰不想位列功臣閣!

漢武帝劉徹建麒麟閣,漢宣帝追列功臣於上,朝臣無不想‘畫圖麒麟閣’;漢光武帝劉秀,起立雲台閣,將與他一起開創東漢基業的二十八位功臣畫於閣上,是世人皆仰的‘雲台二十八宿’——甭管文臣武將,誰不盼著將自己的圖繪姓名,永勒於功臣閣,受萬世敬仰!

皇帝居然要起功臣閣了!

他們大唐的第一座功臣閣!

淩煙閣……李勣心裏反復念了幾遍——這名字真好,比麒麟閣和雲台閣還要好!

直到涼涼的飲子從杯子的裂縫中留到李勣手上,他才反應過來,竟然失態捏壞了長孫無忌家的杯盞。

李勣有些赧然。

長孫無忌倒是笑了。

他生的很俊朗,哪怕已近知天命之年,依舊不見絲毫老態,依舊是風度翩翩氣度非凡的宰相。

他擺手笑道:“懋功不必自慚,我初次從聖人口中聽聞此信時,亦是心旌動搖不能自持。”

到了他們這個地位,名利已然不缺,所掙下的家業之大,只要子孫沒有犯下謀反大罪,哪怕再不成器,只躺著享受,也可富貴綿延五代。

心中所追求的,唯有贏得生前身後名了。

李勣敏銳地抓住了長孫無忌話裏的重點:淩煙閣的消息,是聖人先私下透漏給長孫無忌的!

這就代表,長孫無忌一定會上淩煙閣。

□□裸的保送啊。

這一刻,李勣真是恨不得成為長孫無忌。

他穩了穩神色,拱手道:“多謝趙國公將此要緊事告知,我絕不外泄!”

長孫無忌頷首:“我信得過懋功,才會提前透露於你。”然後推心置腹狀:“所以我才勸你,別老急著離開長安去打仗。要緊著在京的這段時日,在聖人跟前好生表現——你雖有軍功,但自高祖開國來,我大唐有軍功的文臣武將,何其之多?總要聖人記得的功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