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下注晉王

宮正司。

姜沃拿起一枚透花糍咬了一口,清甜的紅豆沙,綿綿密密在舌尖滾過,落入喉中,依舊余下滿口清甜:“好吃。”

她把匣子往媚娘那推:“姐姐吃。”

媚娘也拿起一枚,托在手上先賞玩了片刻。

宮中會做糍團、米糕類點心的廚子不少,但能做這麽漂亮的透花糍的,只有一位禦廚。

不知那位大廚是怎麽做的,將外面的糍皮做的半透明,正透出裏頭豆沙的顏色來,且各個壓成精致的花型,滋味又好又賞心悅目。

只是這樣級別的禦廚,滿宮裏能吩咐動他的也沒有幾個。晉王就是其中之一。

這點心,就是晉王送到太史局做謝禮的。

一共四匣子,姜沃自然先孝敬過袁師父、李師父與陶姑姑,剩下一匣子才拿回來與媚娘分享。

匣中除了透花糍還有玉露團,姜沃一見就覺得眼熟,這應當就是後來日式和果子的祖輩‘唐果子’了,瑩潤精巧,味道如何先不說,單造型就漂亮的像是工藝品。

媚娘也喜各色造型的玉露團漂亮,想留著欣賞,因此也只吃了一個白白胖胖的紅豆餡的小透花糍,又問姜沃:“聽說李將軍並不願意回東突厥去?”

阿史那思摩,原東突厥王朝貴族,東突厥滅,他投向天可汗二鳳皇帝後被賜名李思摩,還封了右武侯將軍,故而媚娘稱他為李將軍——這也是他自己要求的,誰叫他原名他就要給人白眼吃,還要跟人強調他如今姓李了,李唐王室的李!

這回李治要出遠門,就是為了送阿史那思摩。

聖人給了阿史那思摩一個大恩典——封他俟利可汗,令他率舊部渡過黃河,回到東突厥舊址漠南去為王。

這等恢復舊國(雖則是名義上),令其回歸故裏的恩典,若是對大唐有異心的番將,必是欣喜若狂。

自己做王不比給人做將軍好?

然而阿史那思摩還真沒有異心,他一點兒也不想回去!

“可惜也由不得李將軍,必得回去的。”

朝中有人猜測,因太子‘要投奔阿史那思摩做突厥人’的癲狂行徑,皇帝才非要趕阿史那思摩離京。

“這些猜測實是看低了陛下的雄才偉略。”姜沃搖頭,在戰略眼光上,二鳳皇帝從來是在第五層。

姜沃就著匣子裏的點心擺大唐北面局勢。

她拿了一個做成牡丹花樣式,最大最漂亮的玉露團作為大唐。又拿了次一等的掌心大小的獅子頭狀的玉露團放在北邊:“這是北邊薛延陀。”

當年大唐一戰滅東突厥,掃平漠南。

漠北的薛延陀可是樂了,謝謝大唐出手,從來作為世敵限制它的東突厥不在了!

沒了制約的薛延陀幾年內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甚至開始不那麽臣服於大唐,有了些小動作——證據就是高昌國被滅後,搜出了高昌王鞠文泰(已故)跟薛延陀夷男可汗的書信來往。

說到這兒,姜沃不由再感慨一下:高昌好衰氣,誰沾誰倒黴!

姜沃才擺了這兩國,媚娘就懂了。於是拿了個透花糍放到兩者之間去:“聖人名義上令東突厥復國,‘還其舊部’,實際上是去給咱們做屏障的?”

姜沃點頭:“對,晉王說了,聖人的原話就是要東突厥‘作籓屏,保邊塞’。”

說來這世間真是強者為尊,往前幾十年,阿史那思摩的祖先,都是夢寐以求跨過長城來占領繁華沃土中原的。

如今……

東突厥:壞了,我成替身了,長城竟是我自己!

又可憐東突厥早非過去的橫行漠南的東突厥了,它如今比大唐和薛延陀,就像是這湯圓大小的透花糍,對比那巴掌大的玉露團。

國力實不如,不由得瑟瑟發抖。

於公於私,阿史那思摩都是真不想去做什麽東突厥可汗。這一去,他與舊部就起個人肉長城的作用。

他只想繼續做他的大唐武侯右將軍。

但二鳳皇帝認真要做什麽事,一向是無人能擋的,於是阿史那思摩只得領旨,並且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懇求折,再次重申自己對大唐和皇帝的忠誠無二。

甚至還特別樸實無華道:“願子子孫孫為國家一犬,守吠北門。若薛延陀侵逼,請從家屬入長城。”[1]

一言以蔽之:我乖乖去做肉墊,但出了事,爸爸罩我!

媚娘聽姜沃復述了阿史那思摩的折子,倒是感嘆:“能屈能伸,也是難為李將軍,若無此謙卑之言,如何得聖人一諾?若沒有聖人的答允,將來戰起,守關的將領只怕不敢放東突厥入關,那些東突厥老弱婦孺就要遭殃了。”

朝中也有暗中不屑阿史那思摩為人的,嘲他好歹也是曾經的王族,居然說出給大唐做看門狗這種話來,果然是蠻夷,毫無尊嚴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