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正式出發

“那又如何?”李顯對此表示不解。

李月辰搖了搖頭:“實際上,我等可能正處於兩次小冰河期的中間,故此氣候宜人,適合國家發展。”

武則天挑了挑眉毛:“小冰河期?”。

這個名詞她似乎有點聽不懂,用眼神詢問什麽意思。

“小冰河期,就是地球氣候變化所引起的氣溫大幅度降低的現象……一般來說,每隔幾百年就會出現一次。”李月辰解釋道。

“所以?”李顯挑起了眉毛。

“小冰河期的氣候變化,可能影響著王朝更叠與國運。”李月辰吹了吹茶杯上彌漫的熱氣,“所以我等算是站在了一個幸運的時間節點。”

李顯明顯對這套說辭不相信:“何以見得?”

“古籍記載,漢恒帝時期,全國尚有一千六百多萬戶,然而到三國末年,就只有一百五十萬戶左右了。”李月辰回答道,“這些,阿兄應當是知道的吧?”

這個年代的皇家子弟,或許文理之類的科目都不怎麽樣。

但經史子集方面也算是從小熟讀,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李顯自然也一樣,不過明顯不相信是氣候導致:“但那是因長期戰亂才導致人口銳減吧?”

然而李月辰卻微微搖頭:“比起戰亂,饑荒和瘟疫才是最嚴重的問題。還是那句話,於百姓而言,只要餓不死,就不可能造反。但小冰河期的到來,導致糧食減產,吃不起飯,這才會爆發全國各地的起義……”

這個角度對古人來說多少有些新奇,武則天陷入了思考之中。

但對李顯而言,還是很難接受一個王朝的命運居然與氣候溫度有關:“但這與王朝更叠有何關系?”

“氣溫下降,導致天氣寒冷,從而就會引發旱災與糧食減產……其中產生的連鎖反應,自然就會成為王朝更叠的原因。比如說,南北朝時期,天氣就逐漸寒冷。梁武帝本紀曰:大同三年六月,青州山境隕霜。”

六月酷暑,本應該是最為炎熱的時期,但是居然下霜了,可以想象當時的天氣詭異到何等地步。

然而這還沒完,李月辰繼續道:“孝靜帝本紀曰:天平二年三月辛未,已久旱故詔示京邑及諸州郡縣,收骸骨;隋書五行志曰:東魏天平四年,並、肆、汾、建、晉、絳、秦、陜等諸州大旱,人多流散……”

聽著李月辰一點點的解釋,武則天輕輕端起了茶杯:“辰兒的意思是,南北朝的滅亡,是因氣候變冷導致幹旱,才被前隋取而代之?”

李月辰點點頭,表示沒錯。

“那隋朝滅亡又怎麽說?那是氣候不算冷吧?”

“道理是一樣的,連年征戰導致糧食減產,百姓吃不上飯,自然就要造反。況且隋朝末年可是有鼠疫的!”李月辰回答道。

“不過也從那時起,天氣就逐漸回暖了,到了太宗朝和先帝時期,甚至爆發過多次蝗災……”

這樣的回答,讓集仙殿內的眾人都忍不住沉默下來。

實在想不到,這王朝更叠的背後,居然還有這麽一層原因。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的確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武則天突然擡起頭:“那辰兒說,應當如何避免?”

“讓欽天監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不僅僅要研究天文吉兇,還要研究地理與氣象。與此同時,各種糧食實驗不能停,以防應對這類突發事件。”李月辰回答道。

李顯被她說的有點害怕了:“來得及?那萬一……”

“阿兄不必擔憂,此時我等正處在一個溫暖期,距離下一次小冰河期,應當還有兩百年以上的光景……”李月辰笑著擺擺手,讓他不用擔心。

“既然還有兩百年,此事用得著我等來上心?”李顯感到了一絲麻煩。

“若是不在此時開始想辦法,日後再去考慮可就來不及了。”李月辰笑著搖搖頭,“有些事情,提早做準備總不是壞事。”

武則天也點點頭,表示認同女兒的看法。

“總之,隨著日後行省制的改革,這些都要慢慢趨於完善才行……”李月辰一邊喝茶一邊緩緩說道。

武則天對此深以為然,經過今天的談話,倒是對氣候這個平時不怎麽看重的問題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

一轉眼正月就已經過去了,時間來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三,皇帝出去參加春耕大典,帶著李顯一起去了。

如今這樣的盛會,倒是越來越受歡迎了。

畢竟在糧食產量實驗有了結果之後,最先受益的就是東都附近的這些村莊。

面對皇帝的到來,所有人都歡呼雀躍,祈禱著今年的糧食產量能夠更上一層樓。

而李月辰則是在兵部,處理著出征前的各種事宜。

此次皇帝要禦駕親征,她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