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造船廠

隨著時間進入九月,曬鹽所需的時間就越來越長了,差不多也到了該停止的時候了。

畢竟氣溫下降,等到了十月份,就很難曬得出鹽了,所以往年也都是在九月底就停止了。

好在有海南那邊可惜持續提供,一年大部分時候都能曬鹽,所以不用擔心斷貨,這邊的重心還是要放在其他方面。

有個值得欣喜的事情,大棚裏的種子發芽了!

李月辰聽到消息之後還親自跑過去看了一眼,看到那一個個綠油油的小嫩芽,負責後勤管理的士兵們都一臉興奮的討論著什麽。

但是作為始作俑者的李月辰卻沒有表現的太開心,現在還僅僅是發芽而已,能不能成還不知道呢。

好在有個比較好的征兆就是在氣溫已經下降的情況下,此時進入大棚會有一種明顯的潮濕與悶熱感。

這就說明至少大棚內確實是有保溫功能的,至少冬天種出蔬菜的幾率大了不少。

李月辰讓負責的後勤士兵多注意一下,有什麽問題要隨時跟自己報告,爭取讓實驗一次成功。

並且蔬菜的的成功與否,也關系著日後可能組建的去美洲找種子的船隊的後續供應問題。

海員長時間呆在海上,不能只吃魚,必須要經常補充一些蔬菜水果之類的玩意兒才行,不然很可能會出現敗血症。

水果好說,有罐頭就行,但蔬菜也要想辦法保證一下供應才行。

以現在的能力來說,想要從這裏去一趟美洲,路程估計也要一年左右,來回就是兩年,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萬一海上遇到點風暴,暗礁或者迷路之類的事情,那可能會花費更長時間才行。

說起這個來了,是不是該考慮制作一下六分儀之類的玩意兒了?

在這之前,還是要給他們好好上上課,首先需要讓他們知道地球經緯度的概念,如此一來以後在海上或者天上才能準確的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

說起來似乎還需要一個簡單的地球儀,不過尺寸需要大一些。

於是李月辰又跑到工程院那邊去,讓木匠做一個直徑一米的地球儀出來。

考慮到木頭本身很重,所以這個球做成空心的就好,只要能轉動起來,足夠在上面畫出大概的地圖就好。

有了這玩意兒,以後講課的時候也會方便許多。

順便讓玻璃作坊那邊開始研究一下小鏡片,到時候實際成熟了就能直接制作六分儀了。

……

秋季的時間其實挺短的,感覺還沒怎麽享受呢,就已經來到了冬天。

雖然還未到下雪的時節,但吹過來的海風已經是一天比一天更冷了,每天值班的哨兵也換上了厚厚的羊毛大衣。

有些村民已經在火炕裏點了火,早早享受起了熾熱的被窩。

這些還是聽過來送魚的村民說的,言語之中還帶著一絲感慨,說是也多虧了公主殿下的,不然按照以往,冬天可不太好過雲雲……

李月辰對此也只是笑了笑,提醒他們火炕不要燒的太旺,不冷就行了,不然對身體不好。

軍營裏面倒是還沒到點壁爐的時候,士兵們用的也都是上好的被子,保暖性很好,現在不需要。

比起這些,大棚裏的種子才是真正讓她關心的事情。

現在種下去蔬菜長勢都很好,尤其是在外面的溫度降低之後,一進入棚內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濕熱的空氣,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後勤部隊的士兵們每天都很開心的過來的澆澆水或者是在外面看看裏面綠油油的葉子,感覺心情都好了不少。

隨後李月辰又將工程院的所有人都叫來了會議室,討論接下來要開展的項目。

如今第一艘船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觀察和表現,已經確定了沒問題,可以考慮繼續制作了。

但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制作方式有點麻煩,李月辰的想法是現在海邊建一個造船廠,以後就在廠裏造船。

同時要將海水直接引進船塢內,以後造好了船就可以直接下海了。

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能否制作一個水閘,等船造好之後直接放水進船塢,就可以直接讓船下水了。

以此為議題,工程院的各位院士在會議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會議持續了一個時辰,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做不到!

首先按照李月辰的想法,這閘門必須是金屬制作的才行,閘門都是金屬的了,為了保證密封性,那整個船塢都需要做成金屬的才行。

最次至少安裝閘門的那面墻需要是金屬制作。

先不說如今的鋼鐵產量夠不夠,單單說要制作這種超大型的建築,憑借現在的人力是很難做到的,那需要的不是一點人。

就這麽一個船塢,弄不好要向當年的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一樣,在全國征調大量民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