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滕王閣序出(第2/3頁)

如果說滕王閣序的上篇屬於磅礴大氣,那麽下篇王勃借著這片文章抒發情節並且勵志之言恐怕得震驚死你們。

“可是有人寫出好文章?”

屏風後的閻都督也是從下人口中知道了外面的動靜,當下便有下人過來,在一旁將王勃寫的內容給謄寫下來,傳遞給了閻都督。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好好好!”

屏風內傳來閻都督的爽朗笑聲,下一刻林夜便是見到閻都督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朝著王勃這一桌走來。

“劇情不對啊。”

林夜看著走出來的閻都督,按照歷史學家所言,這一場滕王閣宴會,實際上是閻都督為了捧自己的女婿,只不過出來了個王勃攪局了,閻都督就算想捧自己女婿,可在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下也是無計可施。

絕對的文采差距面前,權力都失效了。

這文章雖好,可現在還沒到最好的地方,這閻都督就放棄了?

此時的王勃對於周圍圍觀的情況視若無睹,目光只有眼前的紙張,才如泉湧,奮筆疾書。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嘶!

林夜已經是可以聽到現場諸多文人的倒吸涼氣的聲音了。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徹底震驚住了他們,雖然這文章不是自己寫的,但林夜頗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這……這文章驚世之才啊。”

“名垂千古,必然名垂千古!”

有上了年紀的老者已經激動的身子都在顫抖了。

“朝聞道夕死可矣,能夠看到一篇絕世之文章出世,還能親眼可見,老夫死而無憾。”

“恭喜閻都督,賀喜閻都督,得此佳文,今日之盛宴,必然流芳百世。”

也有震驚過後反應快的人,先朝著閻都督拍馬屁了。

這篇文章可是提到了閻都督的,而這樣的文章必然名垂千古,那麽作為舉辦這次宴會的閻都督,也必然跟著流芳百世。

這就是詩詞文章的魅力。

就如同李白的贈汪倫,還有《將進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這幾位做了什麽,就是請李白吃飯喝酒,便是因此隨著李白的詩詞而名字被後世所知。

另外閻都督和這幾位路人甲不一樣啊,閻都督那可是大官,史記可以查詢的,人家一聊起滕王閣序,就肯定會提到組局者閻都督,閻都督的後人甚至可以靠這個吃飯了。

當然古人可能想不到那麽遠,但林夜是知道現實中確實是有這樣的一些人,因為他們祖上和某位名人有著密切關系,而恰好這位名人如果沒有後代的話,這些人便是擔任該名人故居的講解員之類的,也能活的很滋潤。

閻都督很開心,等到王勃落筆完成整篇滕王閣序後,忍不住開懷大笑道:“好,真是好文章,如此文采必然不是無名之輩,敢問小兄弟名諱?”

“王子安,龍門人氏。”

“可是那京城神童王勃?”

人群有人驚呼,而後更有人念道“莫不是寫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位王子安?”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老夫是一直掛在書房來回欣賞。”

聽著周圍人的話,王勃很是謙虛道:“如果沒有第二個王子安的話,那就是在下了。”

“果然是大文豪啊,今日得見,猶勝聞名。”

林夜看著被眾人圍捧的王勃,他的注意力卻是落在了那閻都督身上,閻都督很是高興沒錯,但林夜總有一種感覺,這閻都督的並沒有特別的激動,就好些這一幕他已經是提前有所預料到一樣。

而接下來自然就是眾人圍繞著王勃和閻都督進行奉承,婢女們再次擺上水果佳釀,一群文人開始喝酒作樂,穿梭在美婢侍女之中……

林夜看著這一幕,只能是長嘆一聲,真是放浪形骸啊。

罷了,入鄉隨俗吧。

……

……

中午宴會過後。

“都督,子安還要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就先告辭了。”

“本還想留王公子再待幾天,但百事善為先,王公子既然是去看望父親,本都督也就不挽留了。”

閻都督親自送王勃上了船,並且隨後有仆人送上了一封盤纏放到船上,王勃也沒拒絕,這本就是潤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