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追線索(第2/5頁)

“世子不要怪我突然插嘴,主要是你講的這個故事實在有趣。”

“是是是。”世子小雞啄米般點頭。

姚婉寧見他乖巧,忍不住想笑。

說來也奇怪,當日她第一次見陸執時,此人分明桀驁不遜,眉眼冷厲,哪知落到了自己妹妹手中。

姚守寧平日看似大大咧咧,沒想到調教世子竟然很有手段,將這位天之驕子馴得如此乖巧,仿佛為了姚守寧而變了性情,她竟看著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滿意。

姚婉寧忍下心中的雜念,說道:

“慶肅帝時期,先廢太子確實遭貶斥,但流放去了哪裏,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她病時也看史書,對於這段故事也很了解。

且姚婉寧心思聰慧,對於這些歷史故事有自己的見解:

“昭太後性情果斷,且有女子少有的斬草除根的魄力——”她生平遭遇大變,心性之狠非同一般,殺起人來如殺雞。

後期得勢之後,曾經對她不起的母族都被她殺了不少,從而引人詬病。

朝中當時針對她的奏章極多,可惜皇帝愛她,一一都攔下。

野史之中曾有記載,說她在皇帝臨死之前,曾笑說過一句:遲來的深情比狗賤。

此話一出,更引人指責。

這樣一個女人,連母族的人都殺,怎麽可能會輕易放過將來可能會使她兒子江山不穩的廢太子。

“我倒是覺得,有沒有可能廢太子根本沒有被發配晉州,中途被昭太後殺死了呢?”姚婉寧猜測。

她已經加入談話,原本面對世子時尷尬萬分的蘇妙真也被這案子吸引,忍不住靠了過來,跟著問:

“表姐說得對。”她的父親學識淵博,蘇妙真姐弟自小也是跟著父母天南地北的走,不是沒有見識的人。

“自古以來,晉州就不是犯人流放之地,晉州富庶,也是出了名的名門望族的根,有沒有可能這西安村的人借著《大慶史記》的模糊記載,根據野史自吹自擂,編造了一個身份,用以掩飾後山的秘密?”

蘇妙真說完之後,又想起與世子之間過往的‘恩怨’,連忙不好意思的又縮回了頭去,躲到了姚守寧、姚婉寧的身後,不敢露出頭來。

眼見大家都被陸執的話勾起了興趣,姚守寧連忙小聲催促:

“你別賣關子,快說呀。”

“好。”世子應了一聲。

他接著往下說。

那貨郎的妻子告到了州府衙門,此案離奇且又有名,當時在一場官員聚宴之上,有人拿此案當話題說笑,引起了顧知州的注意。

他聽聞這話之後,頓時皺眉。

顧知州性情嚴謹,對案件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執著與決心。

他當年深受長公主大恩,發誓要替長公主看好晉地,聽聞這樁案件之後,並沒有掉以輕心。

“他令人取來卷宗,又召來那貨郎妻子細細發問。”

追問過程中,他發現這貨郎妻子眼神清正,說話也很有條理,雖說提到丈夫之‘死’十分悲痛,卻並不像傳聞中一樣瘋瘋癲癲,失去了神智的樣子。

在她話語之中,她說她丈夫托夢,提到西山村的後山之中隱藏著一個極大的秘密,那裏以一個祭壇,鎮壓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冤魂。

但凡像顧知州這樣的人,大多都有敏銳異常的覺悟力。

婦人話中‘無家可歸’幾個字突然觸動了他的神經,他想起手裏那樁驚天大案,忍不住將兩個案子交相比對。

這一比之下,發現了端倪。

他忍不住翻找了十年來立安縣的案件卷宗,查找到立安縣這些年的縣令治理有方,治內百姓大多生活舒適,極少有惡性案件發生。

但在九年之前,卻有幾樁案子未破獲——

世子說到這裏,話音頓了頓,而姚守寧姐妹三人異口同聲:

“失蹤案?”

“對!”

世子點了下頭,面露恚怒之色:

“在九年前,立安縣就有孩童走失的案件,當地縣令曾派人手四處尋找,最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些孩子走失之時年紀不大,可能是遭遇了拍花子。”

這個世道有種人格外遭人怨恨,就是拐子,他們喪盡天良,抱走別人的孩子。

被帶走的孩子下場淒涼,少有善果的。

案子最終並沒有破,而是作為立安縣少有的懸案,束之高閣。

發現這個情況後,顧知州立即暫且將這些失蹤案與晉地失蹤案並列。

如果這些案子是同一幕後黑手所為,那麽這些人心狠手辣的程度遠超一般人想像,且力量極深,已成氣候,而他們動手害人的時間也遠比眾人想像更早一些。

根據案件,顧知州專門前往立安縣,走訪當年那些孩子失蹤的家庭。

這些家庭失去了孩子,痛苦非凡,但面對官府卻不敢指責,得知顧知州要得查此案,各個跪哭青天大老爺,並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