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有破綻(第3/3頁)

“柳並舟只是儒生,又非神佛,不能掐算前塵後事,又怎麽知道洪災即將來臨呢?”

他認為長公主是受了柳並舟迷惑,並勸朱姮蕊,說是遷沿江百姓一事事關重大,強征城中糧商手中的米糧,容易引發糧商不滿。

近來雨水不停,本是多事之秋,他以長輩身份勸阻長公主,讓她不要鬧了,這樣一通亂喊,可能災禍還沒有來,便先使民心生變,引發百姓恐慌。

朱姮蕊早看簡王不順眼。

前幾日靜清真人死訊通過兒子的口傳入她耳中的時候,她就已經有心想要修理這老頭了。

此時見他不知好歹,竟敢鉆到自己眼皮底下來找麻煩,如今大事當前,她沒有時間耽擱,也確實需要殺雞儆猴,便令手下將簡王綁了。

“立即將我皇叔送往瞭望台。”長公主吩咐道:

“當年太祖建立此處,是為了有事第一時間能將消息報往神都。皇叔既然不信今夜有洪災來臨,便請皇叔今夜親自留守在那裏,好好看個清楚!”

簡王當時面色大變。

他已經九十多歲高齡,又向來養尊處優。

縱使沒有洪災,可此時天寒地凍,風雨交加,瞭望台上環境粗陋,他這把老骨頭恐怕熬不住。

再者說,他雖說嘴硬,但心中對於洪災一事卻是半信半疑的。

柳並舟神通毋庸置疑,更何況他的老師,乃是當年的天下第一儒張饒之,儒家力量非同一般,興許柳並舟確實得知了洪災一事。

就算柳並舟無法掐算,可近來雨水頻多,城中已經不少地方鬧起水禍。

神啟帝近年來沉迷修道,不理國事,全國各地河堤年久失修,鬧災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先前之所以與長公主唱反調,純粹是記恨當日陸執壞自己好事,後又找上門來打自己家仆,使自己顏面盡失。

簡王認為朱姮蕊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兒子,又不尊重自己這個長輩,再加上皇帝有請,一心想要討好神啟帝,有意要借著這個事,給長公主下眼藥。

卻沒想到長公主心狠手辣,此時分明是想要自己命的。

“你不要亂來!”

簡王面色大變,連聲指責:

“朱姮蕊,我可是你長輩,你這是想要忤逆悖上,試圖害我!”

“這怎麽能叫害?”長公主冷笑一聲,道:

“據說瞭望台當年建成之後,太祖親自上去過。”她眼皮一翻,握緊了手中的長槍:

“怎麽,太祖上得,你上不得?”

“身為皇室子孫,關鍵時刻得為國出力!”她懶得再跟簡王廢話,提槍重重往地面一杵:

“將簡王爺綁走,不允許有人相救!”

她一錘定音。

身邊私軍如狼似虎,頓時將一群被神啟帝請來的皇室國戚震住。

簡王哭天搶地的被綁走,其他人群龍無首,不敢再開口。

神啟帝當時聽到外面的動靜,心中又慌又怒。

而就在這時,溫慶哲正在宮中任職,也將這些動靜聽得一清二楚。

今日溫太太在姚家受了奚落,回去之後悔恨難當,也派人與他說過。

這會兒又聽長公主提起洪災將至,而神啟帝避而不見,他對柳並舟十分信任,除此之外也認為降雨時間長了,水禍一事並非空穴來風。

而神啟帝此時因為私怨避而不見,此非仁君所為。

溫慶哲本人官職雖小,但品行正直,哪裏見得慣這種事呢?

因此提筆寫了一封奏折,上呈皇帝。

最終的結果姚家人此時也知道了——神啟帝心胸狹小,並沒有容人之量。

再加上長公主後來滿宮尋他,終於在顧後宮中將他找到,並對他大加喝斥,甚至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逼他取出玉印蓋章。

這一舉動被神啟帝視為奇恥大辱,他心中憤怒至極,又聽說一名姓溫的七品小官寫奏折罵他,心中大怒。

他暫時制不了朱姮蕊,還制不了你一個七品小吏麽?

一怒之下,溫慶哲被打下刑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