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囚籠

樓近辰先是講‘三定’,之後便又講靈應。

定境,是守身的根本,讓自己不會輕易的被別人的法術攝走,不會輕易的被人一個眼神看得崩潰。

無論是要做什麽,必須要自己的身心立得住,才能夠講有後續的施法。

“萬物有靈,我靈感應他靈,靈由孱弱蒙昧,變得強壯,所以,我們的靈能夠與別的靈產生一種自然的感應,即感知對方的存在,又會回應對方的呼喚,於是法術便由此而生。”

“所以我們需要對我們自身的‘靈’進行嚴格的控制,性靈合一,其中的定性,便也能夠定靈,而‘靈’又被稱為靈魂,是一切意識、思想的統稱,理解了這個,再回頭修行定境,便會有新的領悟,能夠更早更容易進入更深層次的定境之中。”

“何為靈感與靈應?”樓近辰繼續說道。

“靈感與靈應,靈感就如自身是鏡子,映照著周圍的境界,而靈應,則是像對方拿火點燃自己,自己因此而燃燒,應是自身會隨著對方的行動而出現動態,感知,則是緊守自身,不為所動,只照見。”

樓近辰講的這些既是修行的根本,也是他對於法術理解的根本。

他一切的法術理論,都是從這裏而來。

最拿手的靈明劍法,其中靈犀一劍,入心靈,也是有著‘靈應’的根本在這裏面。

不過樓近辰那靈明劍法的更深處,劍是要真正的化實為虛,不受器具所限,一劍入心,讓人擋無可擋。

現在雖可化虹,卻只是初步,劍的形體沒有完全的化掉。

樓近辰的第一講,講的是‘三定’,第二講,講的是‘通靈感應’,第三講,卻是開始講五行。

“世間萬物,皆有物性,五行是根本,能夠守身守心,感知感應,便可開始施法,而五行,則可稱得上是萬法之源,五行之中,水火兩性又可稱之為根本。”

在樓近辰的心中,水火又代表著陰和陽,正合感攝陰陽的修行。

通過感應五行之中的水火,從而驅役,再做到禦水火於一念之間,再慢慢的衍展開來,其他的驅役之法便容易上手。

雖然只是三講,但要細說開來,卻有很多說的,樓近辰一連講了半個月才結束,只是大家並沒有散去,而是就在巨鯨山上找住處,開辟小洞府,準備在這裏長居。

很顯然,樓近辰在這裏定址開宗,他們不想離開,而巨鯨山這麽大,他們也就順勢在這裏落腳了。

……

天氣不斷的下雨,正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樓近辰站在那裏,沐著雨,天地一片漆黑,身後的京落宮,每一滴雨落在宮殿上,竟是都濺起了彩色的煙嵐。

他站在雨中,覺得整個人有些濕。

這種濕當然不是肉眼可見的那種冒著濕氣,也不是什麽毛巾一擰就會滴水的濕。

而是一種,來自於念頭之中,來自於靈魂,來自於性靈,來自於意識之中的濕。

從陰陽平衡的角度來說,此時就需要去濕。

這只是他的一種感覺,他如果說出去,別人都會說這是他的幻覺,這是他的妄想,他也有過念頭懷疑自己是不是妄想了。

又在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感攝陰陽,被天氣影響了自己的意識。

師法自然,人在天地之間,感通天地,便受天地自然的影響。

不過,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都在想那一天在陰世中一個人的夢境裏,被對方的雷給劈過之後,全身舒坦的感覺。

現在他覺得身上有濕,也與那時候覺得身上發熱有些類似的感覺。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還要再渡一次劫。

之前在那‘夢境’之中的雷劫,感覺有些不夠徹底。

不過,他又想,既然感通陰陽,而此時天地又是一片雨霧,從而自身有濕潮之感,那麽等天氣放晴之時,也許這份感覺就會散去。

於是,他在京落宮之中,觀想太陽,以觀想太陽來焚燒身中潮濕之感,他周身似有火焰焚燒。

他將自身的念頭觀想太陽,一寸一寸的在身中焚燒,從經絡,到皮肉,到骨血,連續半個月之後,他身上那種濕潮感消失了,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

外面月明星****近水,夜霧朦朧,樓近辰站在那裏,原本寂靜黑暗的巨鯨山上,已經有了點點光華,荒蕪裏,只短短的時間內便多了煙火之氣。

樓近辰心中多了一份充實感,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存在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改變。

原先他來到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修行,但是那一切都是自己融入這個世界的過程,自己雖然做過很多,但是對於這個世界基本沒有什麽改變。

是這個世界在改變自己。

而現在,終於是自己在改變世界了,因為他很清楚,這山中的那點點燈火,都是留在這山中的人,他們都是來聽自己講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