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感攝是根本法

陳瑾在這高泉宗‘蟬音幻真咒言’下,只能夠是以山鎮之法,鎮壓自己的心靈,又以塵封之法讓自己的陰神塵封。

而樓近辰只需要收束法念,心持明月觀,這‘蟬音幻音咒言’便無法奈何得了他。

這其中有陳瑾是獨自面對這高泉宗的原因,也有樓近辰的修為本就比陳瑾高的原因。

樓近辰看著那水裏,他很清楚,高泉宗的法術,主要方向是在那水中。

水面上的火焰已經在減弱,顯然,高泉宗的那個‘陽’字法效果不大,他又換了新法,便沒有繼續維持。

樓近辰知道,這寒潭之中積累的寒氣不知有多久,歲月沉澱下的寒氣,豈是一道法所能夠燒盡的。

而此時的高泉宗,主要法術是招魂法。

樓近辰也看出來,這個招魂幡必定不是他本身就有,但是這個高泉宗本身的能力,讓他能夠短時間的煉化,並且適配這招魂幡中的法術。

高泉宗的法咒,能夠完美的駕馭這招魂幡中的‘魂兮歸來’法。

隨著他的法咒誦念而出,幡面幻化出高大的虛影,那虛影裏的招魂幡,高高的立起,竟是與山同高,那白底黑字的幡旗,巨大無比。

虛影籠罩這一片寒潭,隱隱之間,他可以看到,那招魂幡像是一片黑色的虛空,能夠吞噬一切。

而下面的寒潭之中,卻在這一聲聲‘魂兮歸來’聲音之中,現出了一個個的水人。

那些水人從水裏站起來,它們像是沉睡於水中的陰靈,又似被水困在這裏,此時全都被招魂法術給招了出來。

只是這些水中的人,一個個目光陰沉的看著高泉宗,高泉宗在這一刹那之間,居然有一種周身陰寒的感覺。

招魂法,說到底就是感攝法。

感攝,無論在哪一個道流中都是日常修行的法術,是根本法,很多法術的變化,都建立在感攝法的基礎上。

到如今的樓近辰,已經很清楚自己當時給那些法術做分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了,那時候受到了眼界與自身體悟不深的限制。

不過,那時他也就分了幾種之後,便沒有再分類下去。

現在讓他來說的話,他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萬般法術,由‘感攝’起。

當時他總結了一句:感而有應是為法。

這也沒有任何的錯,也正是他心中有了這一句,所以他的法術沒有走偏。

禦劍,五行法,招魂,禦器,役屍,這種種法術可以說都是在‘感攝’這兩個字,最後‘感而有應’。

禦劍,感劍之存在,劍回應這種感召,隨法念而動。

五行法中最典型的是感攝水火,伸手一抓便有一團火焰,而想要普通的火焰,能夠變成更加強大的火焰,則是需要在‘感攝’之時,再加入別的東西,比觀想火符,或者是某個與火焰有關的秘靈。

其中樓近辰喜歡感攝精金之氣,化作劍光殺敵,在那一刹那之間,其其實可以觀想‘白虎秘靈’,以增精金之氣威煞。

他越來越清楚,人終將與這片天地共通,要融入這一片天地之中。

一個人的身體之中蘊含的法力,不可能與這整個天地的力量對抗。

若是有人能夠直接更快的溝通天地之間的某一元素,那對方的法術,就將是自身的法力,加上那一溝通的元素之和了。

而你若還是只用自己本身的法力,顯然是要吃虧的。

以自身的力量,撬動這個天地,即使是不能夠撬動天地,只能夠撬動天地之間的某些東西,亦是難得。

樓近辰發現,水中的人似乎與這一片寒潭融為一體,對它們施法,便自然的變成對著這一片寒潭施法,而這寒潭陰寒無比,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也不知道禁鎖住了多少陰靈。

當然樓近辰還想到,這些從水中站起來的一個個水人,也有可能是那個人的念頭所化。

對方的念頭,借高泉宗施展的招魂法而出來,又融合水中的陰寒濕邪,化出一個個的水人來。

這一點樓近辰有經驗,之前他化做鳥頭人身的法象時,便也被鐘聲驚散過法象,但是法象卻化做一只只的三足金烏鳥。

這一個個的水人,並沒有被那招魂幡而攝走,反而是朝著高泉宗一步步的走過去。

它們走的並不快,但是卻有一股邪性的堅定感,那種從水中站起,然後自己走來的畫面,讓高泉宗的招魂法術頓時停了下來。

他那腥紅的眼睛注視著這些水人,那些水人在他的注視之下,又慢慢的潰散成水,淌入水中。

樓近辰看著這一幕,自也暗自心驚。

一個修士到了如此地步,他的注視,便已經有了幾分‘秘靈’注視的感覺了。

當下位者被高位者的目光注視之時,常會心慌心悸,更何況其中還有感攝之法衍生出來的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