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悠鬥很快就知道關根前輩的那番話是什麽意思了。

就算他內心覺得自己沒有打敗博格,但在外界眼裏,日德表演賽的第二場,日本隊以“6:4”打敗德國隊是不爭的事實。

這意味著日本隊在U-17世界賽中的排名一躍上升19位,從吊車尾的第31名提升至第12名。

也意味著“伏黑悠鬥”這個名字被世界看到。

表演賽結束後,悠鬥沒有和其他人一起回選手村,而是被齋藤教練帶去大賽主辦方為選手準備的臨時會議室。

有幾家媒體想對悠鬥進行賽後采訪。

……

采訪長達二十分鐘。

等所有記者離開後,齋藤走進會議室。

他在進來時不小心撞到了門框,發出“砰”的一聲悶響。

悠鬥聽到了齋藤教練倒吸涼氣的聲音。

齋藤教練的個子很高,總是撞到門框。

如果他未來能長到這麽高,一定要記得在進屋時低頭。

悠鬥看著擡手揉額頭的齋藤,詢問:“您還好嗎?齋藤教練。”

進屋或者出門時撞到門框,對齋藤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

他擺了擺手,一邊說“沒事”,一邊將手中的礦泉水遞給悠鬥。

“有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嗎?”

悠鬥搖了搖頭,記者問的問題都很簡單。

他從齋藤手中接過礦泉水,道謝:“謝謝,齋藤教練。”

齋藤看著擰開瓶蓋、安靜喝水的小孩,心裏感慨頗多。

在他們幾位教練看來,悠鬥對上博格,有一定的勝率,但同樣有很大的風險。

悠鬥有“蝦蟇”,博格有“漩渦的洗禮”。

兩人在面對來球時,都能冷靜地應對,理性地思考,用銅墻鐵壁般的防守擊潰對手精神。

這是他們的共同點。

區別在於,博格強大的防守能震懾對手,引起“時間的循環”。

——對手無法接受現實,大腦出於自我保護,隔斷了記憶,從而忘記剛剛發生的事,不斷重復已經用過的招式,仿佛陷入時間的循環之中。

而悠鬥的防守沒有辦法引起“時間的循環”、或者其他任何能打擊到對手精神力的招式。

或許是因為年齡尚小、體格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無法在精神上全方位地予以對手壓迫感。

又或許是因為其他原因,總之,沒有“精神力”招式的悠鬥比博格少了一件“武器”。

但悠鬥同樣擁有博格所沒有的“武器”。

至今不知道極限在哪裏的耐力;被監控器偶然拍下、破了世界紀錄的速度;以及對“精神力”招式似乎存在著天然抗性,這些都是悠鬥的“武器”。

這些“武器”也足以對抗博格的“時間的循環”。

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無論哪方取得勝利都不奇怪。

而雙打又給這場比賽創造出了無限的可能性。

悠鬥和關根配合,用“大蛇”打開局面,搶先一步創造出優勢,為勝利奠定了基礎。

而博格和米卡慢了半拍。

這裏有運氣的成分在。

悠鬥打出“大蛇”的成功率不是100%,關根使用“克爾黑洞”的時間上限也只有10分鐘左右。

一旦有一方失誤,德國隊都能抓住機會,扭轉局勢。

好在球場上的“運氣”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

關根在海外集訓期間主動增加了體能強化訓練,悠鬥每天都會進行控球訓練,這些努力讓“運氣”偏向了他們。

表演賽的勝利無疑是個好兆頭。

但它帶來的並不都是積極影響。

——本屆大賽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打回職業選手博格的成名技“漩渦的洗禮”,並和搭档一起贏下對德表演賽。

這件事讓悠鬥成為大賽最具話題性的選手。

擁有靈敏嗅覺的商人們在他身上嗅到了金錢的味道。

已經有人在聯系日本網球協會和悠鬥的學校。

他們是新聞媒體、是想和悠鬥簽訂合同的俱樂部、是想通過悠鬥賺一桶金的贊助商……

而這些都可能導致選手分心,無法專注於接下來的正式比賽。

一旦在正式比賽中失誤,外界風向轉變,壓力接踵而至,狀態變得極不穩定——一個新星隕落的故事可能會就此誕生。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網協那邊用“正式賽在即,等U-17世界賽結束後再和伏黑選手討論這些也不遲”的官方話術回應所有前來打探消息的俱樂部和贊助商,並讓幾位教練重點關注悠鬥。

三船覺得網協在杞人憂天。

[如果意志這麽不堅定,那就趁早滾蛋吧。]

——這項任務轉由齋藤負責。

齋藤同樣相信悠鬥對網球和比賽的專注力。

或許有的運動員會受到名利的影響,但悠鬥顯然不是這類半吊子的網球選手。

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齋藤覺得比起比賽結果,悠鬥內心深處更看重比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