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治水策》(第2/4頁)

在他原先的世界,最後的兩個封建王朝,它們存在年數一樣,都是276年。

也就是說……他能活半個朝代。

所以他現在,只要在大齊種下一顆顆的種子,將來,總有一天這些種子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全新的時代,遲早會到來。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講究忠君愛國,但黎青執打從一開始,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原主一家慘死,原主被抓進晉王的采石場……他對大齊皇室沒什麽好感,其實挺期待看到這個王朝被推翻的一天。

黎青執腦海中閃過各種念頭,然後繼續寫書。

想那些有點遠了。

他現在還是要乖乖考科舉,這樣才能讓自己,讓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他也能做更多的事情。

張巡撫跟沈家商行的人談過的第二天,收到了黎青執送來的,整整一萬字的書稿,外加一封短信,這才知道黎青執前一天沒有送信過來,是因為有朋友到訪。

張巡撫看過這一萬字,當即叫來心腹,讓他幫忙謄抄,謄抄完再給沈家的書坊送去。

幫張巡撫謄抄的,正是之前那個給張巡撫謄抄過煢獨散人文章的,臨湖縣的人。

他看到那麽厚的一疊稿件,感慨萬千:“煢獨散人當真勤奮,他每日都寫那麽多字,我光是抄寫,就要抄好幾個時辰。”

六千字他要抄三個時辰,今天這稿子,他怕是要抄四五個時辰。

主要他不可能一停不停地抄,總要活動下手腳,而且煢獨散人的字那般好,他也不好意思胡亂抄寫一通。

“他現在這速度,已經算慢的了。”張巡撫道,黎青執寫《沉冤錄》的速度,才叫驚人。

但那會傷身體,他希望黎青執能多寫點,但黎青執要是還寫那麽多……他肯定會制止。

張巡撫的心腹目瞪口呆,然後第二天……張巡撫又給了他八千字。

一天六千字對煢獨散人來說,確實算慢的,他能一天寫八千字!

這人每日專心謄抄,還一直注意字跡端正……抄多了他的字都變好了。

另一邊,沈家家主有點傻眼。

他一直

覺得煢獨散人其實是張巡撫,事實上很多人都這麽懷疑。

所以他不明白,張巡撫是怎麽在處理政務之余,還寫那麽多字的?

還是……這書他其實早就寫好了?

可要是早就寫好了,為什麽不一次給他?

沈家家主沒忍住跟自己的妻子說了自己的疑惑。

沈家雖然是商戶,但沈家家主的父親對讀書人極為向往,也就花了不少銀子,給沈家家主娶了個書香門第的小姐回來。

這位沈夫人也確實頗有才學,時常有些獨到的見解。

沈夫人問:“你為什麽認定煢獨散人是張巡撫?他們或許是兩個人。”

沈家家主恍然。

沈夫人又道:“這書應當是剛寫的。之前就有人去過臨湖縣,發現煢獨散人壓根沒跟臨湖縣那些苦主聊過……他這次寫五年前的水災,雖然借了百姓之口,但肯定不是真的由百姓口述,應當是他記錄了自己曾經的見聞。”

“夫人說的對!”沈家家主立刻道。

“不過……”沈夫人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沈家家主問。

沈夫人道:“煢獨散人應當很缺錢,他每日都送八千字的手稿過來,若非缺錢,又哪會寫這般多?”

沈家家主想到自己早年讀書,寫一篇幾百字的文章都要苦思冥想大半天,深以為然地點頭。

沈夫人又道:“相公,你快些讓人去印這書吧,離商隊去京城的日子,也沒多久了!”

沈家家主聞言,立刻就帶著稿子去書坊了。

黎青執每天寫八千字,寫了十多天,就將《逃荒錄》寫完了。

張巡撫看到結尾處一個“完”字,有些悵然若失。

大齊太大了,時不時有水災旱災發生,六年前的玉溪府水災,跟以往老百姓經歷過的大災相比,其實算不得什麽。

他之前,就幾乎已經不會再想起這場水災。

但黎青執這書,卻仿佛讓他親身經歷了一遍六年前的玉溪水災。

這場早已被很多人忘記的水災,當年的慘烈是眾人難以想象的。

無數原本生活幸福的人,家破人亡。

逃荒途中,蘊含著血和淚的赤裸裸的人性更是清晰地展露在紙上。

長嘆一聲,張巡撫又找人來謄抄。

他以為這書已經寫完,黎青執不會再給他稿件,但不想第二天,他又收到了黎青執送來的厚厚的信封。

黎青執又寫了別的?張巡撫一愣,隨即打開信封。

這次出來的,確實是一部新書,名叫《治水策》。

這書開篇,黎青執照舊以“煢獨散人”的口氣,寫了這書是怎麽來的……

在書裏,煢獨散人說這書是整理了玉溪府盂縣縣令李兆的治水之法,加入自己的一些見解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