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更合一(第3/6頁)

還讓她私底下別老討論別人。

“小梅,宋醫生沒我們之前想的那麽不好,她是有真材實料的,咱們要在她身上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楊梅覺得齊穎變了,之前明明是她說宋知婉不好的。

兩人關系也就遠了。

現在見汪常和宋知婉在那說話,楊梅就忍不住說了一句。

一聽這話。

汪常擺手,“宋醫生就是個小輩,我說兩句也是為了她好。”

“你是為了她好,但人家不一定這麽想。”楊梅笑了笑,話裏有話,“今非昔比了,你看連汪醫生你都會說,她是小輩年紀輕,這事情辦不成,也不會有人說什麽,可要是事情辦成了,功勞卻都成她的了。”

聞言。

汪常心念一動,看了一眼楊梅。

他下意識的搖頭,“宋醫生不是這樣的人。”

楊梅笑了笑。

上了樓。

宋知婉看了一眼人數,點了個名,都到齊了。

台下吵吵鬧鬧的,她發現之前那個叫楊倩的,今天好像還特意打扮了一番,這會兒拿著把鏡子正在那照。

還有個尹大海,拿著食堂裏的早飯在那狼吞虎咽。

宋知婉拍了拍桌子,“手裏頭的事情,給你們兩分鐘內解決。”

聽這話。

尹大海覺得是在說他,嘴裏塞著食物立馬道:“一分鐘!”

隨後就把那素包子,一口全部吞下。

很快安靜了下來。

大家紀律性其實沒那麽強,大多都是從農村裏上來的,在鄉下的時候,開會也是這樣吵鬧,沒覺得有什麽。

宋知婉覺得有必要塑造一下紀律問題。

剛打算開口說話。

門口有人在敲門。

宋知婉看了過去,發現是朱燦榮。

“朱同志?”

朱燦榮有些不好意思,“我來學習。”

打字的活並不是很重,而且除了朱燦榮之外,還有個打字員,他想要來學習醫術,上面看在朱副廠長的面子上,也不會攔著。

見朱燦榮這麽說,宋知婉也就沒說什麽,點了點頭,“進來吧。”

她只管上她的課,這麽做對不對,那就是朱燦榮自己的事情了。

看到朱燦榮進來,最高興的無非是楊倩,她旁邊的位置是空的,心裏一直期待對方能坐下來。

不過還是讓楊倩失望了,因為朱燦榮坐到了同樣空著位置的尹大海旁邊。

她有些不高興。

宋知婉開始講話了。

“想必大家對醫學這一塊,還是非常懵懂的,咱們先不講課,說一說自己為什麽要來學習班。”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沒有人舉手。

宋知婉鼓勵道:“大家可以說自己的心裏話。”

尹大海舉了手。

宋知婉只好點了他。

這小子最好別說一些亂七八糟的。

尹大海大聲道:“被逼的!”

有人笑出了聲。

宋知婉也不生氣,脾氣挺好,“那你說說,你討厭學醫麽?”

“不討厭,不過我不懂,聽著課就想睡覺。”尹大海實話實說。

宋知婉點點頭,又讓其他人說。

楊倩羞澀的看了一眼朱燦榮,朝著宋知婉道:“是為了能夠治病救人,救死扶傷。”

“楊倩同志的覺悟還是挺高的。”宋知婉眉眼含笑的點了點頭。

又陸陸續續的有幾個人說了。

無非是想要有個機會來城裏,學點東西能夠有好的工作。

五花八門的都有。

聽的差不多了,宋知婉讓大家安靜了下來,雙手撐著講台上,說道:“或許你們懂學醫的含義,又或許你們還不懂,是為了生活來的,但是我想說,既然決定開始從醫,你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花費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學習這門探無止境的課。”

“據我統計所知,咱們國家的醫生護士少之又少,厲害的西醫都是從國外留學歸來後,才帶回來最新的醫學知識,我們不如國外,有著最先進的設備,我們的醫療條件十分的簡陋,根本沒有好的醫療設施,如果想要,我們只能去國外花費十分昂貴的價格去購入,可饒是如此,咱們國家這麽大,哪怕是幾十台幾百台的儀器,我們都是不夠用的。”

“大多數的坐診醫生,能有的只有從不離身的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除了這些,再無其他,甚至有些衛生所,連這幾樣都沒辦法有齊全,咱們耳熟能詳的抗生素,如青黴素價格十分之昂貴,在七年前,甚至我們還需要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國家全力發展的情況下,才有了能屬於咱們華夏人自己的青黴素,不至今普通人想要能夠隨隨便便的用上,也並不簡單。”①

大家聽得很認真。

這些東西,有的人知道,但並沒有那麽的清楚。

宋知婉繼續道:“在解放前,我國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左右,時代在發展,大家都在進步,對於醫學的領域,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湧入,到了如今,平均壽命已經升至六十歲左右,這是醫學的一種進步,可人生老病死,那總是會有的,想要延長壽命,醫生就變得尤為重要。”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