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齊國人的“善政”(第3/3頁)

亞沙斯維·賈伊斯瓦爾看著邊界線一側哭聲震天的同胞,心中未嘗沒有生出幾分同情。但他和屬下的十幾名士兵,卻不敢有任何徇私的舉動,放縱這些災民的湧入。

他知道,盡管齊國的總督老爺在盡力從南方調運糧食,但囿於境內災民的大量湧入,使得糧食缺口日益加大,整個莫州也沒有太多存糧了。若是再放入更多的災民進來,說不定他們身後的家人和親屬,也將面臨挨餓的困境。

相較於莫州,那些仍處於莫臥兒境內的同胞無疑是處於極為悲慘和無助的。他們不僅要忍受帝國政府的層層盤剝,還要遭到地方柴明達爾的極度壓榨。

在阿克巴大帝時,曾將農人繳納的稅額規定為土地全部收獲的三分之一。但這種善政,在帝國境內從未得到過認真遵守,在貪婪的包稅人操縱下,農人的繳納的稅賦普遍為土地收獲的一半以上。

偉大的阿拉姆吉爾(世界征服者,即奧朗則布)在同齊國的戰鬥中死去,幾個王子再度上演皇位爭奪的戲碼。為了籌措軍費,展開平叛軍事行動,帝國境內的農人稅賦進一步增加,據說某些地方的稅額已經高達土地總收獲的七成之多。在正常年景,農人們都會在貧病交加中勉力吊著一口氣,苦熬艱難的時日。而到了災荒年景,在帝國政府沒有減免賦稅的情況下,哪還有普通百姓的一點活路!

反觀莫州,齊國在割取這片原屬於帝國的領土後,宣布境內所有的土地都必須到成立的總督府進行重新登記和確認。任何產權不清,或者未予登記的土地,全部收歸總督府所有。

在經歷一場戰爭後,大量擁有田地的柴明達爾都逃往了內陸地區,而齊國人卻只給了他們半個月的登記時限。以至於,到了最後,莫州境內差不多有八成的土地都成為了無主之地,被盡數收歸總督府。

齊國人將控制在手裏的土地無償分配給了每一個無地農人,限額四十畝,並規定五年之內,土地賦稅征收總收入的四成,五年之後,征收額度降低至三成。繳納實物和現金均可,取消了萬惡的包稅制,改由總督府任命的地方官員屬吏收繳賦稅,以杜絕中間盤剝。

至於奧朗則布時期規定的印度教徒需繳納的朝聖捐、香客稅,以及非真神教民眾的人頭稅,齊國人也一律予以廢除。而那些對真神教義遵守情況以及祈禱儀式實施嚴苛檢查的穆赫塔西蔔(公共道德檢察官)也被盡數取締,對民眾的管束進一步放松。

在亞沙斯維·賈伊斯瓦爾看來,齊國人的管制明顯要比帝國時期大為舒緩,在宗教方面也給予了更為寬松的政策。比起水深火熱的帝國境內百姓的生活,身處莫州的民眾,無疑是極為幸運的。他們擁有齊國人授予的田地,享受更為輕松的賦稅,繼而獲得更多的土地收獲。

既然如此,他們這些普通小民被置於齊國人的統治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