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起(第2/3頁)

“大哥……,哦,陛下!”李文征拍著胸脯說道:“我從軍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曉得戰陣之中如何便宜行事。再者說了,縱觀齊國歷經的數十年戰事,幾乎都未曾遭遇太大損失。相反,跟著他們後面打仗,倒是能撿到不少便宜。這次征伐日本,聽說齊國自己出兵人數都在五千人,若是加上呂宋、衛國、蘇祿、河仙、占城、涼山、雲州等藩屬各鎮,怕是有數萬大軍雲集。嘿嘿,這夠日本人喝一壺了!”

“老二,你莫要大意。”李文宣囑咐道:“日本乃是擁有近兩千萬人口的大國,就算其國內藩鎮林立,人心不齊,但聚集十數萬軍隊,當不是難事。屆時,定然會有一番苦戰、惡戰。如此,在征戰之時,勿要強自出頭逞能,害了我順國忠勇將士。還有,戰陣當中,刀槍無眼,一切謹慎從事,給我全須全尾地回來。”

“陛下放心。臣弟自當謹慎用兵,在打出我順國之軍威的同時,定會顧惜軍中士卒,盡可能地將他們都活著帶回來。”李文征抱拳應諾道。

順國終於在兩年前正式建國立制,隨後便上表齊國以為藩屬。目前,國內人口規模近八萬人(不含當地土人),勢力除了延伸至原三發素丹王國全境外,還在向南不斷蠶食班賈爾素丹王國領土,於卡布阿斯河(亦稱坤江)以北設立若幹定居點,並強占了位於卡布阿斯河口的龐提納克(今印尼加裏曼丹島西岸坤甸市),並將其更名為清澗堡。

去年九月,李來亨病亡,世子李文宣遂被齊國冊封為新任順國國王。依托齊國勢力,順國不斷招攬移民,侵奪土人領地,積極擴展自身實力,在文萊和班賈爾兩國的眼皮底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於婆羅洲西北地區迅速坐大,引得上述兩國深以忌憚。

半個月前,順國接到齊國發出的軍事征召令,要求他們派出相應兵馬隨同前往日本征伐德川幕府。

順國作為齊國藩屬,再加之為獲得齊國的長久的援助和武力護持,自然不敢推脫,隨即征調前營(順國沿用原大順軍的中前後左右五營軍制)兩個營六百余官兵,權將軍李文征為領兵主將,征發四艘運輸商船,先至齊國安南總管區南平(今越南金蘭市)集結,隨後會同齊國安南駐軍、河仙鎮、占城、涼山郝氏等各路大軍,經夷州萬年(今高雄港),最後抵達琉球,於此等待齊國的最終軍事部署。

而位於呂宋地區的蘇祿、衛國、呂宋三國聯軍,將同來自漢洲本土、宣化、威遠等地的齊國陸軍直抵琉球。在匯合了所有集結於此的各國(鎮)聯軍後,會擇時發起對日本幕府的軍事打擊。

齊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動,一場堪稱齊國最大規模的海外軍事集結,正在有條不紊地徐徐展開,雪亮的刀鋒也遙遙地指向日本。

——

8月28日,南京。

孫可望背著雙手,擡頭望著墻上張掛的一幅大明山河堪輿圖,久久不發一語。身後十余名文武官員,皆眼觀鼻,鼻觀心,保持著令人詭異的靜默。

剛剛從大同收到捷報,在6月上旬,贛王李定國征發民夫一萬余,前出大同九十余裏,在原陽和衛所(今內蒙古豐鎮市)舊址築城。駐集寧(今烏蘭察布市)的清虜聞訊後,派出騎兵兩千余來襲。結果,李定國於黃石崖山設伏,殲滅襲清虜八百余,取得兩年來少有之大捷。

李定國審問清軍俘虜後,聞知清虜偽帝康熙親率滿蒙八旗主力兩萬五千余,北上喀爾喀蒙古,準備恢復該地區的宗主地位,同時亦擴充清虜自身實力。這使得,清虜盤踞的整個歸綏(今呼和浩特市)一帶異常空虛。

隨即,李定國集結大同、懷仁各鎮所有騎兵,湊足了兩千余騎,由麾下悍將平陽侯靳統武領兵,僅攜帶數日幹糧,直奔歸綏而去。

一個月後,靳統武大勝而歸,搗毀蒙古、八旗大小部落、村鎮三十余個,斬首六千五百余級,擄回牲畜兩萬六千余頭(只),解救漢民四千余,還在清虜的臨時行在綏遠城躍馬揚威一番。尤為難得的是,明軍搶回來馬匹四千余,這對以後明軍的騎兵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捷報傳到南京時,孫可望正與親信文武於秦王府集議齊國調遣兵馬,遠征日本之事。因而,當孫可望聽到大同的消息後,便這般負手看著墻上的堪輿圖,好半響沒有說話,使得殿中的官員均不由面面相覷。

“你等認為,此番齊國征伐日本,可能獲勝?”孫可望突然問道。

“日本國乃是擁有千萬人口之大國,更兼德川幕府號令統一國內諸藩,轄下武士兵員數以十萬計,非南洋土邦藩國可比。臣以為,齊國跨越萬裏遠征,未必能討得了好。”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蘇士成見眾人皆不語,便主動上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