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漸變(第3/3頁)

松前藩的主事人,小心翼翼地告知大明官員,整個蝦夷地均為幕府劃定為松前藩屬地,請求大明立即撤出,勿要侵犯日本藩地。

從室町時代中期開始,便不斷有日本人在北海道南部進行殖民活動。松前藩的先祖松前慶廣即其中一位。後來松前氏在與蝦夷人的戰爭中不斷取得優勢,並取得在北海道南部的立足點。松前慶廣(當時名叫蠣崎慶廣)從豐臣秀吉處得到了蝦夷土地的認可權,並從安東家獨立。豐臣秀吉死後,松前慶廣積極向德川家康靠攏,得到家康對其領地的承認。

因為北海道當時不產大米,所以松前藩松前氏別列為沒有石高的大名。1604年,被德川家康授予“黑印狀”,獨占與蝦夷地阿伊努族人的貿易。後來,在第五代將軍德川家綱時期,才被授予旗本待遇。

松前藩的主要勢力範圍為北海道島渡島半島南部的“和人地”(日本人聚集的區域)。但是,江戶幕府劃給松前藩的領土遠比渡島半島要大,覆蓋了整個北海道地區。除了東蝦夷地(北海道沿太平洋部分)外,北海道及其周邊島嶼均為松前藩管轄範圍。但由於阿伊努人在此處大量聚居,而松前藩實力有限,實際上並無法有力地進行全面管理。

目前,松前藩只在蝦夷地南端建立福山城(近日本北海道松前城),不論是人口規模,還是軍事實力,都無法與永初朝廷雲州領地相抗。

長平城中的永初官員在聽到松前藩的主事之人要求他們退出時,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將松前藩的人給打發了。

若是,剛剛立足雲州之初,勢單力薄的時候,永初朝廷官員還有些忌憚日本人前來幹涉和驅逐。可永初朝廷都已經連續移民數年時間,人口也有幾萬,並且還駐有近千名官兵,怎會怕你一個日本的小藩國。

另外,人家齊國人也說了,這個島嶼根本就是無主之地,也就是那個松前藩仗著距離近,才強占了南邊沿海一塊據點。我大明朝廷雖然現在勢弱,但也不是你一個小小的日本國內小藩就能輕松幾句話所逼退的。

如今,隨著雲州地區的人口規模進一步的增長,再加上鄉兵制度逐步建立起來,我永初朝廷是該考慮要驅逐那些占據雲州南邊沿海地區的日本人,將這座島嶼完全納入大明治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退一萬步來說,要是哪一天,朝廷在登萊或者大陸上無法立足了,這雲州之地,或許就是所有大明遺民的最後容身之所。留下那個日本松前藩於雲州南部沿海,焉知以後不會存下一絲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