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狙擊槍”(第2/3頁)

“打中了!”身旁的侍衛長石廣漢放下望遠鏡,驚喜地朝齊天說道:“王上,這槍當真的可以準確擊中兩百米外的標靶!”

“再試試兩百五十米,或者更遠的距離。”齊天笑著說道,然後將手裏端著的火槍遞給石廣漢。

“王上,對這槍可還滿意?”黑山槍炮廠的槍械師萬阿四恭敬地問道。

“嗯,算是比較滿意。”齊天點點頭說道:“比上個月造的那支要強出不少,至少在準確性和穩定性方面,已經有了保證。……造價如何?可否量產?”

“回王上,這一支槍,估計花費漢洲銀元在六十到七十塊。”萬阿四拱手說道:“因為需要在整個鑄鐵圓柱上鉆孔,而且還有拉出膛線,要花費不少功夫。雖然已有水力鏜床驅動鉆杆,但加工過程中,仍舊會存在殘次品,或者膛線不完全的情況,以至於槍管報廢不少。至於量產,小人覺得,這種槍械的一些部件還未定型,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打磨和試驗。”

造價太貴了,都快折合白銀七八十兩了。要知道大明萬歷年間造一把鳥嘴銃(即火繩槍)才二兩白銀,就是齊國現在使用的前裝滑膛燧發槍,每支成本也不超過十五兩銀子。問題是,這個時候的火槍仍舊是易耗品,在經過三五次戰鬥後,基本上就會有損壞,甚至報廢。

“既然如此,那就繼續試驗吧。不過,在六七月份,移民船隊駛向大明時,必須先造個二三十支出來,以便可以將其帶到大明進行實戰檢驗。”

“是,王上。”

“二三十支新式火槍,似乎在大明也不能濟什麽事。”跟在身後的齊大陸說道。

“你莫要小瞧了這種火槍。”齊天說道:“若是我們齊國軍伍全部裝備這種線膛槍,那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對敵陣線拉遠至三四百米。在這個距離上,除非是敵軍火炮可以夠得著我們,其他不論是滑膛槍,還是弓箭,基本上都無法對我軍構成任何威脅。”

今日在黑山軍營試驗新式火槍,與以往生產制造的前裝滑膛燧發槍是完全不同的,乃是經過兩年多不斷試制,近期才初具實用的線膛槍。

歷史上,最早的線膛槍是1498年在德國奧格斯堡出現。當然,線膛這種工藝對當時的加工技術來說非常復雜,昂貴的價格讓他根本不可能作為軍用制式武器。而且當時冶金技術並不好,品控也沒有標準。

另外一方面,當時打仗還是以列陣為主,發射藥也都是黑火藥,打完之後煙非常大。這麽大一群人逐排放槍之後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麽,只是朝著大致敵軍方向打,精度這玩意在一堆煙裏頭還真沒那麽重要。再者當時的彈丸都是從槍口裝填,線膛槍的彈丸從前邊塞進去比較費力,射速慢,而且膛線很容易被肮臟的黑火藥堵塞,導致彈丸卡在裏邊,甚至炸膛。

所以在當時,線膛槍要不就是貴族們打獵的玩具,要不就是獵戶的吃飯家夥,軍用領域很少見。這兒再說個題外話,當時歐洲人不是喜歡拿槍決鬥麽,有一批貴族會用線膛槍作弊,因為打得準。所以後來大家都禁了這玩意,決鬥之前還必須要由公證人檢查。

不過在17-18世紀,德意志地區開始逐漸有一批被稱之為獵兵的精銳輕步兵。他們往往小規模行動,擅長偵察,騷擾,打冷槍。而他們往往是由獵戶組成,手中的槍也是線膛槍。

一直到了19世紀初,各國到也都認識到線膛槍的優勢,多多少少的在部隊中添置了一些。用法和德意志獵兵一樣,僅作為精銳士兵遊擊使用。比如英國的貝克、布倫瑞克步槍等等。線膛槍做為步兵大批量裝備,則是要等到米尼彈和米涅步槍的發明改進。

如今,黑山槍炮廠的槍械師們,在齊天的提示下,於兩年前開始試制線膛槍,並且制造的模板就是以後世的米涅步槍為藍本。

彈丸自然也是圓頭柱殼鉛彈的米涅彈,這種子彈比步槍口徑略小,可以一舉解決了線膛槍在前裝子彈時,由於子彈過大導致塞不進去槍管或堵塞槍管的尷尬情況。米涅彈可以很輕松的用推彈杆推入槍膛.從而大大提高了射速。該彈在彈體周圍車以螺紋以配合膛線,螺紋中間以動物油填塞.子彈的底部使用軟木材料。射擊時,火藥氣體沖擊軟木,軟木受瞬間沖擊後猛然撐大子彈。由於子彈被撐大,所以在發射瞬間就可以依靠槍彈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會泄露火藥氣體導致槍彈的動能喪失。這樣就解決了舊式前裝槍的膛室密閉問題,大大增強了槍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密閉良好不易導致火藥渣殘留,堵塞槍管引發炸膛)。

“那麽這種火槍可有稱謂?”齊大陸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