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2/4頁)

先秦時代的黃土高原森林資源豐富,水土流失不嚴重。

但在戰國末期,鐵器和牛耕的推廣,黃土高原的植被逐漸被破壞;七國分屬黃河不同流域,常常為了戰爭破壞黃河堤壩,導致黃河水泛濫,讓更多泥沙進入黃河河道;再加上這幾年天氣異常,北方氣溫逐漸降低,降雨減少。

朱襄很擔心黃河會出問題。

趁著現在黃河問題不大,多是隱患,治理較為容易。

趙人正好缺糧,秦國又暫時停止兵戈,各地糧倉爆滿。朱襄便以工代賑修繕黃河,並多挖幾個池塘支流蓄水灌溉,還能給後人留下治理黃河的經驗。

朱襄原本不太懂水利。他在蜀郡與李冰一同治水,又在吳郡與鄭國討教,現在算是半個水利專家了。

再加上他有後世水土流失的科學知識,治理還沒有成為地上河的黃河綽綽有余。

先秦治理黃河最大的難點在於黃河流域沿途政權不統一。現在三晉之地盡歸秦國所有,麻煩解決了大半。

朱襄只要想做事,歷代秦王給他的權力幾乎等同於國君代理。所以他只給秦王政遞了一道“我要修一修黃河堤壩”的文書,就背著行囊帶著隨從出發,又是先斬後奏,絲毫不擔心自己調動如此多的錢糧,秦王會不同意。

魏地韓地楚地齊地,他騎著馬在黃河沿岸奔馳,一邊主持沿岸官吏在原本黃河堤壩上修補,一邊親自繪測黃河沿岸地形水域圖,為秦國統一天下後系統性地治理黃河做準備。

他了解自家政兒。

政兒肯定是個“勞民傷財”的“暴君”。朱襄不可能抑制住始皇帝的野心,他只能引導。

同樣是徭役,少修宮殿,多修黃河和長江堤壩,付出有產出,役夫的口糧充足,再修得慢一點,徭役就不會變為禍事。

朱襄預判了秦王外甥的行為,現在就在給秦王政統一天下後找事幹。

雪姬也坐著馬車,在三晉之地和齊地四處遊走,教導這些地方的人如何用棉花紡織。

雪姬會在各個城池落腳,旅途比風餐露宿的朱襄輕松許多,所以成蟜和扶蘇都給了雪姬照顧。

蒙毅如願以償,仗劍成了朱襄的侍衛,不用再給太子扶蘇把屎把尿,得意極了。

成蟜給蒙毅比侮辱的手勢。

說好的同甘共苦,你居然偷跑,這個朋友不能處了,絕交!

蒙毅翻白眼。他什麽時候和公子成蟜成朋友了?

朱襄的信到達秦王政手中時,朱襄已經住在了黃河邊上。

秦王政趕緊將蔡澤和藺贄召來宮中抱怨:“舅父真是閑不住。繪測黃河地圖交給其他人做就行,何至於親力親為?”

蔡澤也有些擔憂:“風餐露宿不僅太過勞累,現在三晉之地和齊地還有許多潰兵散勇聚集而成的流寇盜匪。他就只帶了幾十人?”

藺贄無語:“我看遲早有一天,我們得去發大軍為他報仇。”

秦王政道:“寡人想下詔讓舅父休息,二位伯父看可好?”

蔡澤道:“沒用。”

藺贄道:“你曾大父、大父、和阿父的詔令都沒用,你的詔令能有用?”

秦王政氣得拍桌子:“舅父就不把我這個秦王放在眼裏嗎!”

蔡澤道:“是的。”

藺贄道:“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連你曾大父、大父和阿父都不放在眼裏。你能指望一個秦王四代寵臣尊重你的詔令?”

秦王政:“……”

時間過得真快,我舅父都氣了四代秦王了。

“罷了,寡人給他多派些保護的人。”秦王政無奈妥協。

他能怎麽辦?總不能真的下詔訓斥舅父吧?要是舅父不從,他還能派兵捉拿舅父不成?

何況舅父親力親為的事大多有他親力親為的道理,勸是勸不住的。

藺贄道:“王翦的長子在攻趙時立下不菲軍功。王翦正好想把他長子派到朱襄身邊求學,君上可以給王翦這個機會。”

秦王政疑惑道:“王翦為何不向寡人請求?”

藺贄道:“王翦正是讓我向君上代為提議。至於他為何不直接請求,大概他認為和你還不夠熟,臉皮還不夠厚。”

蔡澤扶額:“你少說幾句。在外吞並的將軍寫信給相國代為呈上請求,是禮儀。”

藺贄道:“還是不夠熟,臉皮不夠厚。”

秦王政想起老將軍曾經屢次向他要良田美宅,雖然他知道老將軍是在“自汙”,但他還是頷首:“沒錯,現在的王將軍臉皮還不夠厚。”

蔡澤:“……”他早就想說,政兒被藺禮帶壞了。

還好秦王政不是秦王子楚,順著藺贄說了一句之後就繼續說正事,十分靠譜,不需要蔡澤提醒。

若是秦王子楚,現在已經捧著水杯和藺贄把話題不知道歪到哪座山坡上去了。

秦王政捏了捏眉間道:“修繕黃河堤壩確實很重要,也能安撫六國民心。黃河對秦國統治東方也至關重要。或許還真的只能讓舅父主持這件事。不知道鄭國手中的水渠什麽時候修好,寡人就可派鄭國輔佐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