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梁護城河(第2/2頁)

雖然他已經十九歲,按照這個算虛歲的時代,已經是四十不惑的年紀。但在廉公面前,他還是那個唯唯諾諾的毛頭小子。就像是青年秦王政在他面前,還是那個暴躁易怒的嬴小政一樣。

依照廉頗的吩咐,朱襄派出使臣以他的名義勸降,告知魏王秦軍已經準備妥當,等雨一下,就水淹大梁城。如果魏王不投降,所有城民都會被淹死。

若不是魏王不忠不義,秦國就不會攻打魏國;若不是魏王不投降,大梁城就不會被淹。

此戰若是很多無辜魏人被淹死,都是魏王的罪責。

相反,現在長平君就在城外。這是大梁城最後的機會,只要魏王投降,所有人都能活下來。

這些話不是朱襄教的。

此次隨侍朱襄前來魏國的人,正是朱襄的腦殘粉蒙毅。

他因害羞躲了很久,現在終於能站在朱襄身邊,幫朱襄做事了。

雖然他是秦王內吏,但他不僅是秦王政夢境中的寵臣,也是蒙武的兒子,蒙恬的弟弟。他想跟隨朱襄磨礪自己,秦王政立刻就允許了。

蒙毅口齒伶俐,臉皮很厚,不僅將戰爭所有的過錯都推到魏王身上,還在入城時將這件事散播了出去。

長平君求了秦王許久,才為大梁城中的魏人求得了一線生機。

這一線生機就在雨下起來之前。

若雨下起來了,長平君就會驅車回鹹陽。是大梁城的魏人自己不願意被救,那就怨不得別人,在大梁城與昏庸的魏王同死吧。

什麽?昏庸的是前一個魏王?

我是秦人,分不清。

蒙毅沒有給魏王考慮的機會。他倨傲地說明來意,給魏王甩鍋之後,就立刻離開大梁城,半點沒有給魏國卿大夫與他辯論的機會。

蒙毅前腳一離開,後腳大梁城就亂了。

魏國曾經有精銳甲兵幾十萬,武力值比戰國初期弱小無助真可憐的不入流小國家秦國強多了,是戰國初期第一強國。

現在魏國強盛時留下的“遺產”,已經被武安君白起滅光了。

魏國和韓國的精兵都是被武安君白起打沒的。

精兵不是等新的一代青壯年長成之後就能補充。

白起的殲滅戰不僅讓他們的將領斷代,也讓他們失去了大量的精良兵甲。

魏國和韓國原本都擅長制造精良兵甲。魏國和韓國的地減少了,人口大量流失,無力再制造新的兵器和盔甲。就算湊出了足夠人數的青壯年,沒有老將老兵帶著訓練,沒有足夠的兵器和盔甲,不過是烏合之眾。

原本魏無忌還在的時候,還能依靠魏無忌的聲望和勇猛,提升魏軍的士氣,讓魏國各貴族慷慨解囊籌得軍資。

現在魏王可沒有這個本事。

雖然魏國還有大量城池沒有被攻陷,廉頗只是直搗大梁城。但魏王是不指望其他城池的封君郡守派兵來救他的,只能寄希望楚國、趙國和燕國。

他相信至少趙國肯定會來救他。魏國和趙國是真的唇亡齒寒啊!

但秦軍居然用水攻,還在用水攻之前先通知整個大梁城他們要用水攻了。魏王的堅守待援就成了笑話。

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想要偷跑。

魏國一些大臣也在不斷勸說魏王,趕緊投了,別拉著大夥兒一起去死。

魏國也有鐵骨錚錚之臣,讓魏王不要學習韓王和齊王那兩個丟臉的貨,讓全魏國的人都和韓國人、齊國人一樣擡不起頭。

國君受國民供養,就該在國滅時與國同死。

說完,那鐵骨錚錚之臣立刻自刎朝堂,率先殉國。

魏王增嚇了好大一跳,差點被嚇出病來。

因有大臣殉國,本來有了投降之意的魏王增猶豫不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又有大臣勸說,雖然大梁被圍,但魏國還有許多城池。為何魏王不逃出城,到其他城池繼續抵抗秦國?

魏王增一拍大腿,對啊!為什麽沒人早提這件事!早點提,寡人不是早就跑了,哪會被廉頗圍住?

魏王增不由有些埋怨朝臣,為什麽不在秦國宣戰的時候就勸他離開。

朝臣都很無語。

顯然,魏王在哪個城池,廉頗就會圍住哪座城池。

大梁是最堅固的城池,所以魏王才會在大梁固守待援。如果換作其他小城,魏王早就被俘虜了。

以魏國的兵力,除了大梁能守,其他城池都是一碰就破。

提建議的人的真正目的只是讓魏王開城門,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而已。至於魏王逃不逃得掉,“被秦國俘虜”的自己可管不了。

於是魏王和大臣在為自刎殉國的人落了幾滴眼淚後,立刻開城門,讓守軍驅趕城民湧出城門吸引秦軍的注意力,魏王和宗室混入人群中逃走。

大梁城門大開,無數城民死在踐踏中,還有無數城民在推擠中落水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