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暫不定謚號(第2/2頁)

秦王政借機貶下一群老臣,提拔新的官員。

新的官員都是鹹陽學宮出身,在南秦實踐多年。秦王政知道他們的本事。

秦王政提拔了一批南秦的地方官員入朝堂之後,本想把李冰和蒙武也召回,但想著蜀郡和南秦重要,他便按下了這個心思,只是褒獎了兩人,然後讓李冰把與他最熟悉的二郎送回鹹陽給他當內吏。

遊學的蒙毅在秦國遭遇蝗災的時候就已經回到秦國。

在回國的時候,他與自己的同窗見證了他國的慘狀,心中對秦國統一天下再無猶豫。

蒙毅家中入秦已經三代,他算得上是本土秦人。其他父輩才來秦國,或者自己剛來秦國的學子,因此次遊歷對秦王和秦國的忠誠感和認同感大大提高。

蒙毅回到鹹陽之後,也被秦王政拔為內吏。

可惜秦王政最重視的藺贄、蔡澤和李牧的子嗣年紀和才華都還不到入仕的時候,他至少還要等十年。

秦王政還想把張良帶到身邊,但張良選擇留在南秦。

南秦離開了太子,秦國對其控制力度大大降低。

現在南秦郡縣劃分和朱襄前世的秦國不同。

原本是會稽郡的地方現在變成了吳郡,而吳郡和南郡分掉了原本九江郡在長江以南的地盤。

淮水和長江之間原本是九江郡和一部分薛郡,現在全部成了九江郡。

秦王政的“大本營”吳郡郡守變成了浮丘,九江郡郡守變成了李斯。

韓非則替代了朱襄曾經的職位,巡遊南秦各地,監督南秦郡守,統籌南秦各項事宜。

這個時代的出身確實對能力影響較大,韓非雖只是一個不受寵的韓公子,但眼界也確實比小吏出身的李斯和商人出身的浮丘略高。

李斯心裏很郁悶,只能安慰自己九江郡郡守也是高官,不錯了。

他摩拳擦掌,一定要要把九江郡治理好,讓秦王政看到他的本事比韓非大。

李斯本是一個愛享受的人,現在他已經在內卷中抹平了自己對享受熱愛,每日踏足鄉野民間,勢要效仿長平君和太子政。

韓非經常對張良說,要學習他的摯友李斯。他們這些宗室世卿,缺的就是腳踏實地。李斯就是這樣質樸又沉穩的人。

張良連連點頭。

雖然心腹在南秦,秦王政還是有些不放心。

他盯上了成蟜。

他就只有這麽一個弟弟。在扶蘇未長大之前,成蟜替兄長鎮守南秦是理所當然的事吧?

成蟜立刻躲到華陽太後宮裏不出來,夏太後也來到華陽太後宮裏幫成蟜守門。

成蟜還這麽小,怎麽能獨自去南秦?

不行!

秦王政好說歹說都沒用,只能又在心裏記了成蟜一筆之後,訕訕而歸。

他對朱襄抱怨:“舅父,成蟜再這樣下去,真的會成為你描述的紈絝子弟!”

朱襄一邊為雪姬熬藥,一邊道:“成蟜確實還小。不是人人都和政兒你一樣。且多一些耐心吧。”

雖然嬴政已經當了秦王,但他特意叮囑朱襄和雪姬,政兒就是政兒,就像是兩位太後也仍舊叫他政兒一樣,長輩無須多禮。朱襄和雪姬也不能跪他。

朱襄和雪姬都不上朝,很少遇到需要跪拜秦王的場合,所以群臣也無所謂了。

秦王政抱怨:“你以前不是這樣對朕的!”

朱襄道:“這叫因材施教。你若和成蟜一樣,我也不會讓你做太多事。”

得到了舅父拐彎抹角的誇贊,秦王政滿意而歸。

朱襄嘆著氣搖搖頭。

政兒都當秦王了,還需要人哄呢。

不過人人都愛聽好話,秦昭襄王不也喜歡聽人哄。

朱襄慢悠悠地用扇子扇著爐子,不太好聞的藥味彌漫了整個屋子。

他聞到這股藥味,眼前不知怎麽浮現出夏同的身影。

愣了一會兒,朱襄回過神,繼續扇爐火。

喂了雪姬喝藥,又給雪姬塞了一顆糖之後,朱襄回到書房,整理文書。

蔡澤暫時辭去相國之位後,藺贄補上了相國之位,自己暫代藺贄的丞相。

不過他只是現在幫一幫政兒的忙。待蔡澤病好之後,他仍舊會辭去朝堂的官職。

替政兒巡視秦國田地,才是他最能發揮所長的事。

整理著整理著,夜深了。

朱襄打了一會兒瞌睡,被人叫醒。

“我讓你給我當丞相你不肯,政兒讓你當丞相你就肯了?”夏同翻著朱襄案上的文書,酸溜溜道。

朱襄驚醒,然後扶額:“你去世的時候我就在你旁邊,你有什麽不甘不能直接和我說?入我夢來做什麽?”

這還是他第一次做故人辭別的夢時,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