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新時代來臨(第2/4頁)

朱襄厚顏無恥道:“給夏同和政兒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們應該謝謝我。”

子楚道:“那我真是謝謝你了,需要我寫個詔書謝謝你嗎?”

藺贄道:“你都這麽說了,他肯定要。”

朱襄道:“好,寫得情真意切點,記得親筆寫。”

子楚鄙視:“啊呸。”

朱襄也鄙視:“虛偽,不想寫就別說。”

藺贄在一旁使勁煽風點火。

子楚和朱襄立刻調轉矛頭,一起攻擊藺贄。

藺贄無所畏懼。只要他臉皮夠厚,所有黑歷史都是他的榮耀。何況黑歷史也不算黑歷史,他現在也這樣。

太子政心情很低落。但每次他抱著一大堆政務來見阿父,見阿父和舅父、伯父有說有笑,又低落不起來了。

特別是每次見到他,這三位長輩都會立刻話鋒一轉,說起他小時候的“趣事”,讓他血壓總是飆升,根本低落不起來。

太子政本來讓成蟜陪著阿父。當成蟜問了他幾次“大兄真的嗎”後,他就把成蟜拎走,美其名曰不打擾阿父養病,不準成蟜再請假不上學。

成蟜聰明的小腦袋一點一點。

明白了,他完全明白了。大兄惱羞成怒,那阿父、舅父和伯父所說的大兄的往事肯定都是真的。

大兄小時候好像也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居然還封大黃狗為官,好幼稚啊。

成蟜背著手搖頭晃腦,決定要悄悄把大兄的黑歷史記下,以後悄悄說給大兄的孩子聽,以報大兄老讓他做數學題之仇。

子楚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雖然他起身的時間越來越短,漸漸從和朋友聊天,變成了以傾聽為主,他還是超過了太醫的預期,跨過了這個年。

若是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到了這個時候,都已經退位了。

但子楚仍舊是秦王。

他只要還能睜開眼睛,就會一直是秦王。

他的友人都知道子楚的執拗,所以早就不勸他了。

勸了也沒意義,太子政早幾日或晚幾日當秦王都沒什麽區別。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早退位是想帶下一任秦王一段路,但太子政早就是一個合格的秦王,子楚不需要帶他。

在政兒過生日的時候,廉頗、李牧和雪姬都趕了回來。

李牧還把已經沒有多大用處的齊王也帶了回來。子楚封了齊王一個樂侯。

朱襄吐槽,子楚選這封號挺樂子人的。

李牧把齊王扣在齊國一直沒送來,是為了在攻城前讓齊王叩門勸降。

就算對方不降,也能搞崩齊人的心態。

朱襄得知此事的時候,差點嗆到。

這個主意是李牧和王翦一起想出來的。這兩人真損啊。

他都擔心齊王心態不好的話,恐怕來了秦國也活不了多久了。

齊王精神確實萎靡。

他雖無能,但智商沒有病理性問題,是個正常人。他做出這等事,齊人和後世人如何說他,他當然清楚。

只是清楚歸清楚,他都為了活命而投秦了,當然要為了活命繼續努力。

如果為了齊王的尊嚴,他就與齊國共存亡了,還投什麽秦?

反正都會被罵,現在如果反抗,他豈不是功虧一簣?所以齊王的心態比朱襄所想的要好,他甚至還能和後勝一同罵那些不投降的人忤逆,是想害死他。

太子政向朱襄抱怨,如果是他當秦王,他一定要弄死齊王,不讓齊王惡心他。

阿父真是厲害,為了傷害齊國的復國之心,能容忍這個惡心的家夥待在鹹陽,汙染鹹陽的環境。

太子政當然知道把亡國之君都安排在鹹陽最好,但他就是不想和這群亡國之君待在同一張地圖上。

惡心!想吐!

流放!統統流放!

朱襄拍了拍太子政的背以當安慰。

他懷疑,歷史中的始皇帝會不會也與自家政兒一樣,是個“性情中人”。

大概率是。

唉。

子楚得知了太子政的想法,把太子政叫到跟前教育了許久。

為王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即使兒子你當了皇帝,成了天下至高無上的人,也要忍下許多事,不能為所欲為。

治國如烹小鮮。必須翻動,否則會糊底;動必小心,否則會爛掉。

明君許多行為看似大刀闊斧,實則是用斧頭雕花,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子政垂著腦袋,聽著阿父教訓他不成熟。

朱襄和藺贄在一旁嗑瓜子。

李牧沒有跟著這兩個無良的長輩一同看政兒笑話。政兒都快當父親了,還是得給政兒些面子。

子楚撐著病體給太子政過了一個很隆重的生辰。

魏晉之前沒有過生日的傳統。從國君到民間都不過生日。

子楚繼位的時候,就已經把秦國的新年從十月改成了正月,並規定了除夕和新年放假兩日。

太子政是正月初二過生日,他讓全國在正月初二也放假一天。秦國的新年假期增加到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