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4頁)

秦王子楚可以隨便殺秦國的豪強,朱襄也可以。

朱襄家裏就三口人,其中一口人還是太子。他是後世人人懼怕的“孤臣”中的“孤臣”,光腳的不怕穿鞋,不懼怕任何潛規則。歷朝歷代帝王豢養的酷吏都沒他紮手。

朱襄和秦王子楚分開巡視秦國腹地,豪強提前接到朝中靠山的來信,大多老老實實地裝慈善人。

少數忍不住囤積居奇帶來的高額財富的誘惑的豪強,皆被秦王子楚和長平君朱襄一一拔除。

這些抱有僥幸心理的豪強,背靠的大多是秦國宗室。有些豪強本身就是秦國分散到各地的宗室。

朱襄在秦國宗室中的名聲瞬間壞了。

但他們再憎惡朱襄,也拿朱襄無可奈何。

所謂潛規則就是拿不下你,可以拿你的親朋好友開刀。

朱襄的朋友寥寥無幾,全在秦國手握重權;朱襄的親人就只有吳郡夫人和太子政,實在是無人可威脅。

秦國上下這才意識到長平君朱襄有多可怕。

朱襄只是溫和。但若他不想溫和的時候,只要秦王支持,秦國就無人可以動搖他手中的刀劍。

在秦王子楚和長平君朱襄的強力鎮壓下,秦國的糧價波動迅速平息。

朱襄繼續巡視天下督促春耕。秦王子楚調轉車頭,巡遊秦國漫長的邊境線勞軍,並督促防疫。

蝗災之後必有大疫。朱襄最擔心的是人死太多後,蚊蟲老鼠造成的細菌性疾病。

大蒜、艾草、生姜等有抗菌效果的草藥被大批量運到邊境城中,官吏帶著城中士人在城中每日宣揚和督促平民搞衛生喝熱水吃熟食,守城兵卒嚴格審查每一個入城的人……秦人全力將疫情攔在城外。

戰國地廣人稀,他國流民偷渡輕而易舉。許多疫情都是從流民傳入村莊,再由村莊傳入城池。

荀子不顧年老,親自帶著鹹陽學宮的學子遊走各個邊境的鄉村,教導裏正如何在村莊防疫。

這時候鹹陽學宮的諸子百家和儒家各派的行為都是一致的,都紛紛走出學宮,下到鄉野。

有了提前預防,秦國雖然還是有零星疫病出現,都剛冒出個苗頭就被掐斷。

秦國的邊境雖然氣氛緊張,大戰一觸即發,但秦國內部春耕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打仗和耕種兩不誤。

這次五國盟軍沒有像以前那樣聚合在一起,與秦國進行大決戰。

他們發現當雙方擺開陣仗對壘時,秦國很容易以少勝多。

現在秦國的國土面積變大,邊境線也變長了,所以他們便分散各處襲擊騷擾秦國,逼迫秦國分兵。

反正現在他們的戰略目標不是奪走秦國的地,而是搶秦國的糧,殺秦國的人。

五國盟軍的戰術就如北胡一樣,以騷擾搶掠和破壞為主。

破壞比防守容易。只要他們能破壞秦國春耕,搶奪秦國的糧食,將疫病傳染給秦國,就達成了削弱秦國,延緩秦國東征的戰略目標。

五國盟軍的戰略目標是極其正確的。

現在秦國忙於春耕,湊不出太多的精兵。

而五國基本都陷入混亂,疫情橫行,今年春耕是不指望了,反而能湊出更多的兵。

五國的兵還都是幾乎生活沒有了希望的人。他們若不能從秦國搶到糧食,就只能餓死病死。

所以他們的兵可能訓練上比不過秦國,但兇悍程度很可怕,幾乎個個都是敢死隊成員。

只要分散作戰,兇悍的五國饑民就能給秦國造成巨大的損失。

秦國將領見到五國盟軍分兵,立刻就明白了五國盟軍的意圖。

他們明白了,卻也只能頭疼。

這是陽謀,正好擊中了秦國的軟肋。他們看清楚了也無可奈何,只能分散兵力和那群五國強盜拼消耗。

拖過春耕後,秦王就能征調更多的兵支援邊境。

又因為北胡也遭了災害,胡人南下掠奪。九原、林中、雁門的處境也似乎岌岌可危,需要支援。

趙國上下一片揚眉吐氣。

秦國貪婪,奪走九原、林中、雁門三郡,反倒是背上了一個大包袱。

“根據趙國傳來的消息,他們好像說我們是包袱。看來如果我們如果還屬於趙國,此次疫情後大概艱難了。”

“笑話,區區胡人算什麽壓力?李將軍都回來給我們安排好了。”

“胡人的牛羊又不是被蝗蟲吃掉,誰搶誰還不一定呢。殺了他們的兵,還有馬肉吃。”

“弟兄們,好好幹一番!別讓人看不起我們北郡人!”

北郡的大部分人都不春耕,而是補種牧草和養牲畜,與中原胡人做的事差不多。

北郡也是趙國最重要的產馬地之一。

胡人趁著春耕缺人南下時,北郡人正好也不春耕,男女老少都可以上陣作戰。

北郡人均彪悍,就算是女子都能上陣殺敵。

青壯幾乎傾巢而出,老弱婦孺上城門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