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為庶民投秦(第2/4頁)

趙王偃廢正妻所生太子,立娼妓之子為太子。那位趙王遷延續了前兩代趙王的傳統,信不過先王留下的將領。

龐煖已死,他就對李牧動手,想要自己親手提拔信得過的將領。

但他換將的手段比趙王偃更“厲害”。

此時秦國正在橫掃六合,趙國處於生死存亡關頭,哪有時間培養新的將領?他一換將,秦軍立刻一鼓作氣攻滅邯鄲。

三位趙王不僅換將的時機一個比一個“準確”。

趙孝成王是讓廉頗回來榮養,趙王偃逼走廉頗,趙王遷卻是要殺了沒有任何過錯的李牧。

真是一代比一代更有腦幹缺失的美。

趙王遷自廢長城,並非郭開之過。這實在是趙王的傳統。

郭開不過一依附趙王的佞臣,若趙王不昏庸,哪有郭開蹦跶的機會?

藺贄想通之後,就更想不通了。

他也算是瞻仰過趙惠文王的“余暉”。他想不通趙惠文王的子孫為何會一個比一個愚蠢。

難道這就是天命嗎?

藺贄想到朱襄,想到嬴小政,最終不得不嘆口氣。

或許這真的是天命。

天命在秦。

再次從“打擊”中振作的藺贄,就要給這次趙王偃和郭開的演出加一把火了。

離間計不僅能在朝堂,也能在民間。

這是藺贄和蔡澤這兩位縱橫家與同時代其他縱橫家不同的地方。

秦軍在雁門郡攻勢受阻的最主要原因,是雁門郡的庶人都誓死跟隨雁門郡的守軍,對秦軍十分敵視。

藺贄派人去向雁門郡四處散播消息。

雁門郡有如今繁盛,根基是李牧和朱襄。

李牧是朱襄的好友。朱襄差點被殺時,他偷偷拿著朱襄贈予的種子,在雁門郡踐行朱襄的理念。

李牧屈辱地被趙王當做“禮物”送給秦國後,李牧和朱襄說動了信陵君進入雁門郡,延續了雁門郡出自朱襄和李牧之手的政策。

信陵君為救趙國擅自出兵被新的趙王忌憚,趙王偃和魏王聯合逼死了信陵君,但雁門郡還有李牧和信陵君留下的副將下屬。他們繼續保持著雁門郡的政策延續。

但新的趙王非常厭惡朱襄、李牧和信陵君,他更厭惡雁門郡的庶民過得好,沒有將所有的糧食都供奉給邯鄲。

所以他一定會派人殺掉雁門郡的舊將,就像是當初朱襄、李牧和信陵君的遭遇一樣。

離間計不一定是進讒言。

煽動民眾不一定要傳謠言。

縱橫家的計謀,不一定非得是陰謀小道。

藺贄就很擅長這堂堂正正的“離間”——用真相離間庶民和趙王。

藺贄不知道趙王偃是不是要殺司馬尚,但他往嚴重的說,可不是撒謊。

他親自來到了前線,讓蒙驁派使臣直接大搖大擺去求見司馬尚,告知他會死在趙王偃手中,請他做好準備。

秦國使臣沒有勸降,告知完之後就離開了,留下司馬尚和眾雁門郡舊將惴惴不安。

原本司馬尚等雁門郡舊將與龐煖相處十分融洽。

他們雖說不上都是正直的人,但都是合格的將領,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

特別是司馬尚等雁門郡舊將,與如今的傳奇人物武成君和信陵君有舊。龐煖很好奇武成君和信陵君,常與他們談論武成君和信陵君的舊事。

但秦國使臣到來後,兩方立刻有了很深的間隙。

如果趙王偃要殺司馬尚等雁門郡舊將,司馬尚等雁門郡舊將肯定不會束手就擒。

到時幫趙王偃擒拿司馬尚等雁門郡舊將的人,肯定是領兵的龐煖。

“趙王偃有病嗎?我們拿不下雁門郡,正是因為武成君和信陵君在雁門郡留下的舊將,與雁門郡的民眾一體同心。他把雁門郡舊將全殺了,豈不是從內部攻破了雁門郡的堡壘?”

蒙驁驚訝得差點把臉上的皺紋都繃直了。而王龁想起了差點把武安君“耍得團團轉”的趙括,露出後怕的神色。

藺贄狡黠地笑道:“趙王偃只是派趙蔥替代司馬尚,讓司馬尚回邯鄲自陳清白。就算要殺,應該也只是殺司馬尚一個人。”

蒙驁和王龁了然。

趙王偃要抓司馬尚回邯鄲,就說趙王偃要殺司馬尚。司馬尚是雁門郡舊將,那麽趙王偃肯定想把雁門郡舊將全殺了。

沒毛病!

蒙驁對王龁道:“看來你還得再熬一陣子,才能有先登之功了。”

王龁苦笑:“希望他們能盡快給我這個機會。”

藺贄知道王龁的身體狀況,聞言只能默然。

朱襄說王龁的病應當是寄生蟲感染,大蒜和南瓜子都有一定的驅蟲效果。

但大蒜和南瓜子都只能在初期進行預防和延緩病變。當身體器官已經發生病變後,以現在的醫藥水平,就是慢性死亡,無藥可醫。

藺贄還知道,朱襄在南秦種了這麽多年的田,他自己也身患水蠱病,只是一直靠著身體強壯和服用抑制寄生蟲的草藥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