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炊餅湯泡飯(第2/4頁)

這也算是另一種兵卒屯田?

小張良思考著秦人的制服,一個農人扛著鐮刀與自己的馬車擦肩而過。

那農人見到貴人的車架,駐足低頭行禮。待馬車駛過後,他就擡起頭離開了。

農人沒有誠惶誠恐地下跪,沒有將臉埋在土裏。

這在任何一個國家,貴族都可以以此找碴鞭笞他。

但見農人那平靜的模樣,小張良猜測,見到貴人的車架只需要駐足行禮,恐怕是南秦的規定,並非農人不懂規矩。

小張良問道:“庶人見到卿大夫車架不需要跪地行禮,是朱襄公的要求嗎?”

秦兵道:“是太子的命令。太子發布了多道命令,若農忙時有農人向士大夫下跪耽誤耕種收割,就要罰農人徭役,罰士大夫錢財。”

小張良面色一僵。

他以為這是朱襄公對庶人的仁慈,結果是太子政那個未來暴君?

好吧,這確實很符合太子政的性格。

農忙時常有官吏在田間來來往往巡視。如果農人見到官吏就跪著不能動,那豈不是耽誤農活?

在太子政這個暴君眼中,士人和庶人都是他秦太子俯視的人,耽誤農活的都該罰。

小張良先臉皮抽搐了一下,然後不由笑了。

他道:“我自韓國南下,途徑韓楚南楚三國,只有南秦農人臉上少淒苦。”

秦兵聽到此話卻很不能理解:“今年我們這風調雨順,楚國和南楚國也應該差不多。楚國和南楚國今年未有兵亂,豐收在即,農人臉上怎麽還會有淒苦?”

小張良一愣。

良久,他搖頭:“我不知道。”

今年楚國和南楚國也應該是一個豐收年,農人的臉上應當有喜悅的。

為何沒有?他真的不知道。

朱襄公知道嗎?

小張良再次望向金黃色的田野。

田野中已經有一部分金色海浪被收割,有秦兵和農人正在休息。

農人從腰間拿出竹筒遞給秦兵。秦兵喝水時,從懷裏摸出一張餅,掰了一半後與農人分吃。

農人又拿出一個小瓦罐,用瓦罐旁綁著的小木勺挖出黑黝黝的不知道是什麽的食物。

秦兵把半張餅掰開,農人把勺子中的黑黝黝食物塞進秦兵的半張餅裏,然後又將黑黝黝食物塞進自己的半張餅裏。

小張良看到他們把餅塞進嘴裏時,車已經駛過了那一片田野,看不到他們吃餅的表情了。

他收回視線,擡頭看著馬車車頂,兩眼視線放空。

此時他在想什麽,他自己都不知道。

心情太過復雜,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了。

秦兵又上報了更高級別的將領,有出身鹹陽的將領確認這把長劍確實是太子之物,親自護送小張良去尋秦太子。

秦太子政此時正在廣陵城附近監督秋收。

小張良只帶了一個壯碩家丁,讓其他家丁與裝著禮物的馬車去廣陵城尋找暫住的地方,自己跟著那位小將騎馬去尋找秦太子政。

“原來你就是張良?”那小將自我介紹道,“久仰。”

小張良沒想到居然有人知道自己的姓名,忙道不敢,詢問那位小將的名字。

能認出太子之物,還知道太子在哪,並聽過張良名字的小將,當然是蒙恬。

蒙恬前幾天才聽太子政說起張良。

“韓國要滅亡了,張良不知道是不是正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嚎啕大哭。”

蒙恬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抽搐的嘴角。

太子你至於這麽幸災樂禍嗎?那個張良與你認識時應該還小吧?而且聽說是他在你這裏吃了虧。怎麽聽著好像你在記他的仇似的。

蒙恬不明白,蒙恬也不敢問。

現在居然見到了當事人,蒙恬十分好奇,所以特意丟下手中的事,親自帶小張良去尋找太子。

他想親眼看看太子見到了前幾日所嘲笑的當事人,會是什麽表情。

張良聽過蒙恬的名聲。

廣陵城一戰中,蒙恬奪項燕和南楚君的旗幟,一戰成名,名聲從楚人那裏傳到了韓人那裏。

張良還知道蒙恬之父是朱襄公的好友,南郡郡守蒙武,也是公卿之後。

張良對蒙恬印象最深刻的是蒙恬的祖父蒙驁,正在領兵攻打趙國,阻止趙國救援韓國。

蒙恬本以為張良會和他聊起來,沒想到張良聽到他的名字後就開始發呆,不由疑惑。

張良不和他聊,他也懶得主動起話匣子。

反正他只是來看熱鬧的,不是與這個垂髫小孩結交的。

蒙恬除了是小將,還身兼太子政的近侍。他自然立刻就找到了太子政的地方。

快到地方的時候,蒙恬下馬步行。

小張良也跟著下馬步行,並讓隨從與蒙恬帶來的人一起停留在原地。

他知道只能自己去拜見秦太子。

小張良在步行時,想了許多與秦太子重新見面的情景。

他與秦太子第一次見面十分狼狽,嚇得嚎啕大哭,至今想起來仍舊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