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公子啟酒壺(第4/4頁)

如果楚國現在內部還和睦,可能多個封君共同出兵,還能勉強應付李牧的突襲。至少他們能查到李牧在哪裏登陸,然後戰車與騎兵追逐李牧。

但現在楚國已經亂了,至少楚國有一半的封君,楚王都無法差遣。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牧的輕騎兵,在江淮平原上仿若無人之地。

不止楚國,其他五國本來想在楚國內亂中分一杯羹,現在李牧這一場出兵,也把他們弄懵了。

誰也無法想象,這仗還能如此打,騎兵還能這麽用。

原來不需要大軍壓境,不需要攻城器械,只需要搶速度,就能攻占城池?

原來不需要占領城池,只需要擾亂對方秩序,就能讓人疲於奔命?

別說五國,秦國的將領們也在復盤李牧此次作戰,希望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然後他們學來學去,只能感慨一聲,不會。

“若是要讓騎兵發揮出速度,必須在水網較少、地勢平坦的地方。這天下,似乎只有如今楚國腹地如此。”

“這些騎兵是怎麽知道去哪座城池?李牧將整個楚國的地圖都裝在心裏了嗎?他完全不會迷路嗎?”

“他們在楚國境內換楚國人的馬,也能展現出如此精湛的騎術?這些騎兵是怎麽訓練的?”

“直接將糧食分發給庶人?這有何用?李牧是在想什麽?若是想毀掉楚國的糧倉,為何不一把火燒掉?這不是更省力?”

“聽聞李牧是親自帶兵突襲。他本人武力超群,恐怕比起白起更甚。”

“李牧不是舟師將軍嗎?為何還會帶領騎兵?”

說這話的人被其他人轉頭狠盯。

那人疑惑:“不是嗎?”

一位年紀稍長的人深呼吸了一下,道:“李牧曾是鎮守雁門郡的趙將,以打退北胡十幾萬騎兵而一舉成名。那是他入秦之前的事了。”

雖然秦國與戎狄混居,但最先成建制的騎兵部隊,是趙武靈王首創。

李牧身為鎮守雁門的將領,是這天下最會使用騎兵的人。

楚國以西,漢水流域,後世荊門、荊州、天門三市中間的三角地帶,是一處平原地帶。王翦便在此吞並,對楚國虎視眈眈。

李牧出兵之時,王翦也得到了李牧這一支“奇兵”的消息。

以前說“奇兵”,是指意外來兵。李牧的“奇兵”,是“奇異”“奇特”之兵。

王翦將地圖鋪到面前桌上,蹙眉苦思。

楚威王築金陵邑,李牧最先占領的就是金陵。

從金陵出發,李牧的騎兵一路向北,橫跨半個江淮平原,沿路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直達淮水南岸的鐘離,途中把春申君的封邑都打了幾座。

春申君立刻回防,李牧折返南方,返回廣陵。廣陵已經被秦軍牢牢控制住,楚軍無法攻克。楚國內亂未平,春申君只好收兵回陳都拱衛楚王。

李牧第二次出兵,從水路乘船到巢湖,然後騎兵上岸一路攻打到壽春附近,遭遇大軍後折返巢湖。楚軍望湖興嘆。

第三次,李牧的騎兵從廣陵出發,被景、昭二氏的大軍攔截,退到海岸線上,坐上早已經等候多時的秦國海船跑了。在秦國海船的弩箭、投石機、霹靂車的掩護下從容撤退。

之後蒙武、張若共同越過長江,登陸北岸,順流而下,連克楚國長江北岸大小城池,與李牧遙相呼應,接應李牧的騎兵。

楚國顧頭顧不了尾,無法再派大軍阻攔李牧的騎兵,只能讓李牧在楚國以東的江淮平原上馳騁。

“李牧選定的城池,總會全偏向楚王一系或者叛軍一系,所以楚王和叛軍無法齊心,反而等著李牧擾亂對方,好趁勢攻打。”王翦搖搖頭,郁悶道,“我這重騎兵剛練好,難道沒有使用的機會了?”

王翦自嘲了一句,命令兵卒整隊。

笑話,現在正是他出兵的時候。

他深呼吸了一下。這次戰果如何,就幾乎斷定他的未來了。

與李牧同時代同國為將,壓力真是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