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2/4頁)

之前她所做的事,包括留在鹹陽為質,與其他貴夫人交流,入宮成為女官輔佐王後,研制紡織機器等,都是“為了良人和政兒”。

雪姬自己並沒有野心。如果非得說理想,就是希望良人和政兒更好。

參與對楚國的貿易戰也是如此。雪姬只是想實現朱襄的目的。

直到她看到流民的慘狀,才開始思索“代價”的含義。

朱襄告訴她“代價”的重量後,雪姬才發自內心地想要迫切地做些什麽。

是贖罪嗎?也不像。她仍舊很迷茫,但迷茫不能停滯不前,得往前走,手頭不停地做事,在做事中慢慢思考。

若停下來思考,等思考清楚的時候,就錯過了做事的時間。

雪姬只知道,她要盡全力讓這些楚人流民們活下去。

不僅是青壯年,還有那些無依無靠的女子和孩子,都要盡可能地活下去。

所以雪姬這次沒有與朱襄一同前往南郡和黔中郡做計劃好的事。她自己重新制定了計劃。

這也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

雪姬做出這個計劃時很忐忑。她的良人和孩子卻比她自己更信任她,不僅全力支持,還迅速幫她將計劃補齊。

雪姬將朱襄和嬴小政的補充記下,繼續努力學習。

有一日,或許她無需良人和孩子補充,也能完美做好一件事。

朱襄與雪姬、政兒在碼頭分別,前往了南郡和黔中郡指導安頓流民,以長平君的身份壓制當地因流民沖擊帶來的混亂。

流民中不僅有可憐的活不下去的平民,也有想要渾水摸魚的賊人,甚至是想要擾亂南秦之地的楚人奸細。

郡守雖然有足夠大的權力處理騷亂,但或許會有人以流民會引起騷亂之名義,禁止流民入境。

現在南秦在朱襄的忙碌下變得較為繁榮,當地人並不希望有人來分一杯羹。

在朱襄眼中,這些都是人;在秦人眼中,那些是楚人;在原本是楚人的南秦人眼中,那些是一旦發生騷亂就會連帶他們處境也變差的隱患。

所以朱襄必須用自己的聲望來壓制排擠流民的聲音。

誰都知道,朱襄公素有愛民之心,他絕不允許大批流民死在他眼前。所以若有人想要反對,就親自去找朱襄公,將朱襄公說服,否則郡守肯定是聽從長平君朱襄公的命令。

朱襄來之前,南郡和黔中郡多反對聲音。

朱襄來之後,無人敢去找朱襄辯論。

他們美好的生活都是拜朱襄公所賜,現在朱襄公想要救更多的人,他們就算心裏不想別人分走他們的東西,但誰能厚著臉皮去阻止朱襄公救人?

朱襄公當年也是如此救的他們。

一些聲音最大的士子在朱襄到來之後,甚至在見到朱襄的車輛時掩面羞愧繞道而行。

他們嘆息,自己阻止流民到來是為了鄉親父老,所以對他人問心無愧。但面對朱襄公,自己就變成了為了私利,心中有愧了。

不過也有人悄悄想看朱襄的笑話。

那麽多流民湧入南秦,朱襄若是全部吃下,真的不會造成混亂嗎?

黔中郡郡守張若和南郡郡守蒙武聽到一些人的閑言碎語,都不由冷笑。

別說朱襄有多厲害,即便沒有朱襄,這些流民秦國也吃得下。

當年秦國東出函谷關的時候,不斷頒布政策吸引三晉流民來秦國種地。後來開發蜀郡和巴郡,也多虧了這些流民。

所以秦國有一套成熟的辦法安置這些流民,怎麽可能生亂?

他們不僅不懂朱襄,也不懂秦國。

秦國現在擴張太快,正是缺人的時候。沒看到李牧都去百越買人去填沼澤種水稻了?他們郡中的荒地也多得是。

秦國原本地盤很小,不僅官吏全靠外來人才填充,耕戰啊的庶民也全靠吸引外來者。

若用後世的概念來說,秦國算是“移民國家”。不過秦國和中原幾國都是周朝,所以不能這麽算,只是情況相似。

對其他六國而言,流民湧入會動搖統治;對缺人不缺地的秦國而言,流民多多益善,他們很擅長利用流民。

楚國流民惶恐不安地南渡之後,就得到了秦國官吏熱情對待,迅速為他們分配了田地住所。有楚人帶著他們去領簽字畫押領糧食工具,不斷叮囑他們好好幹活,這些東西明年豐收的時候都得還。

“朱襄公仁慈,借給你們的東西都不要利息。若你們辜負了朱襄公的善意,就是苦役等著你們。”

小吏們一邊用朱襄的名聲來安撫流民,一邊用苦役來威脅他們聽話。

楚人聽到小吏的話之後,大多會跪地叩首感謝朱襄,小部分表情唏噓。

那小部分表情唏噓的人,多是楚國底層士人。

這次災難波及很廣,許多底層士人,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小地主都破產了。

能跨越楚國大片領土,渡過長江,來到南秦的人,大部分本身還是有些本事的。生活太貧苦的人,有的來不及出發便倒下,有的餓死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