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3/4頁)

朱襄道:“我相信。”

兩人又沉默了一會兒。

子楚深深嘆了口氣,道:“我原本應該是不後悔的,但我現在心中真的後悔。”

朱襄道:“其實如果你不後悔,我大概也不會太失望。因為王位爭奪,大概就是如此。君上不對子傒不動手,你也會動手。不過我相信你真的後悔了。”

他苦笑了一下,道:“如果你不後悔,就不會在這裏等我來。”

子楚道:“我等你來成都,和我是否後悔有什麽關系?”

朱襄道:“若你不後悔,就會按照原本的計劃來南郡。你不敢來見我,就是後悔的體現。”

子楚愕然,然後不自在地把頭偏向一邊。

朱襄揭開了他心中不敢承認的隱秘心思。甚至在朱襄揭開之前,他自己都故意忽視了。

不過面對朱襄,子楚沒必要隱瞞。

“是,我不知道如何見你。”子楚艱難地開口,剖析心跡,“你對君父感情頗深。政兒……政兒也是吧。”

朱襄道:“你心中其實也並非對君上無情。雖然情誼不一定比得過尋常人家的父子,但若君父因此事出事,你肯定會懊悔。你和君上寫信了嗎?”

子楚道:“得知君父讓我假裝重傷時,我寫信了。”

朱襄問道:“君上如何回應?”

子楚道:“君父只讓我保重自己。”

朱襄道:“那便沒事了。現在就是要好好完成君上交給我們的任務,然後風風光光地回去看他。”

他頓了頓,安慰道:“你心裏也別太難受,此事你也是被動。動手的是子傒,無論你怎麽想,他都會刺殺你。你只是把這件事擺在了明面上,揭開了一層虛偽的兄弟溫情。這不是你的錯。”

子楚扶著額頭苦笑:“我沒想到你會安慰我。”

朱襄道:“子傒刺殺你,你只是順勢揭開這件事。你是受害者。難道應該怪受害者沒有隱忍嗎?”

子楚心裏輕松不少:“好吧,是你會說的話。”

當得知秦王可能生病的時候,子楚確實很慌張。

他雖然對秦王的感情不是很深,但並非全無感情。何況他知道朱襄和政兒都對秦王感情較為深厚,子楚擔心朱襄和政兒得知此事後會對他不滿。

現在朱襄卻反過來勸他,動手的是子傒,讓秦王傷心生病的也是子傒,不是被刺殺的子楚。

難道這件事還要怪子楚沒有將刺殺的事隱瞞下來?沒有這個道理。

朱襄知道子楚心裏真的愧疚,便明白此次刺殺真的是子傒主動出手,並非子楚誣陷。

這就夠了。

朱襄轉移話題,說起嬴小政在吳郡的成長,又說起藺贄要在吳郡推行的新田律。

“待秦國統一天下之後,我建議軍功爵位和授田即便非戰死也可以傳承,這樣可以減緩一點軍功制崩潰時的民怨。”朱襄道,“其實可以慢慢就改了。等秦國統一天下再改,改的內容太多,或許會出問題。”

子楚想了想,道:“不,還是等秦國統一天下後再改。秦國統一天下後會頒布許多新律令,庶民不習慣,心中一定會生出怨恨。讓軍功爵位可以正常繼承是恩賜,恩賜可以平息一些怨恨。”

朱襄思索了一會兒,道:“還是你想得明白。”

子楚道:“現在倒是著重推行車同軌和書同文,還有秦國的度量衡。我此次離開鹹陽,在巴郡和蜀郡查探了一番,統一車軌、文字和度量衡一事,民間怨憤聲音極大,只是礙於秦國的律令嚴苛,還未傳到鹹陽。若等秦國統一後再一口氣推行,恐怕會引起很大混亂。”

子楚說出自己這次探查的結果。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聽著輕飄飄,好像一道詔令就能解決一切。

但子楚在民間打探,原來這三件事居然會激起這麽多人的反感。

原本子楚只以為是一些不服從秦國的人故意無理由地反抗,在細細研究之後他才發現,並非如此。

反對此事者,許多就是普通人,並沒有違抗秦國的想法。

書同文,就代表著許多學習了他國文字的文人以前讀的書都白費了,要重新學習;

車同軌,就代表著以前家中有車的人的車都必須廢棄,要重新買車建造車,損失巨大;

統一度量衡,就是讓祖祖輩輩都遵循原本度量衡的庶民無所適從,生活極大不便。

“而且無論買賣還是耕地,都建立在度量衡上。突然更改度量衡,商人和農人遭遇了極大的損失和不便。”子楚道,“若不是有秦兵鎮壓,或許已經有人因此反叛了。”

朱襄道:“其實已經有人因此反叛了吧?”

子楚嘆氣:“生出了一些小亂。”

朱襄問道:“在巴郡?”

子楚點頭。

巴郡本是蠻夷之地,自有一套度量衡。現在突然讓更改,地方豪強十分不滿,多有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