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3/3頁)

嬴小政不語。

藺贄拍著嬴小政的肩膀道:“聽你舅母的。你在你舅父和舅母面前不需要思慮太多,他們不注重這些虛名,只希望一家人相處如常。”

嬴小政無奈:“好。”

也對,如果他對舅父演足了一副孝子模樣,舅父反而會嚇到,然後摸著自己的額頭,問自己是不是撿了不認識的蘑菇吃了。

朱襄這一走,不僅是去巡視吳郡的田地,還去了南郡和黔中郡,順帶看望了已經準備在黔中郡做到壽終正寢的黔中郡守張若,給張若送大白菜。

張若笑著在朱襄的指導下,拔了庭院的花草,開墾了一方大白菜田。

之後,張若陪同朱襄去雲夢澤巡視。

這裏曾經是一片沼澤濕地,朱襄還在這裏留下了與惡神作戰的傳說。

現在這裏稻田連田,稻香陣陣,農人在農田裏摸索了一陣,捉住一尾不知道是什麽種類的魚,要為朱襄公加餐。

朱襄便將魚就地處理了,點燃了一堆篝火,與張若烤魚吃。

“現在常有楚人偷偷渡江而來。”張若對朱襄道。

因為貿易戰打響的關系,呂不韋組織了多支商隊,從南秦郡分別往返秦楚之間。

在秦國攻打南楚之地時,許多楚人跟著楚國貴族逃到長江以北,也有些人因各種原因留了下來。

現在留下來的人日子好過了,想起離開的親人、同鄉,托商人北上的時候送信報平安。

因楚國是封君貴族體制,楚王的直屬土地不多,北渡的楚人難以分得足夠的土地。許多人給封君做了佃農甚至農奴。

他們聽了家鄉人的傳信後,有些人是覺得過不下去不如賭一賭,有的人確實是思鄉心切故土難離,所以就有人偷偷南下尋親。

雲夢澤開墾需要許多勞動力,青壯勞力多多益善。張若專門安排了秦軍接應,回鄉分田教導秦律一條龍服務。

此時的郡守權力十分大,可以自己制定一些律令。

張若規定,所有在黔中郡開墾的勞動力,只要繳納幾年稅賦之後,就能獲得開墾的田地,以激勵庶民墾荒。

戰國時勸民墾荒多是用這個辦法。

不過張若與朱襄相處了一些時日後,也學到了朱襄“下鄉”的習慣。他手下的官吏多是朱襄曾經帶來的鹹陽學宮學子,或是在朱襄那裏聽過課的南楚儒門弟子,也都撿了朱襄這個在當世來看很不符合身份的習慣。

他們通過走訪後,發現庶民開墾荒地不多,田地多落入豪強手中,正考慮如何更改。

聽了張若的感慨,朱襄道:“庶民一人能耕多少田?能做完自己田地的農活便不錯了。士族有家丁家仆,還能雇傭庶人為他們耕種,自然能開墾許多田地。”

張若道:“本來只要荒地能被開墾,我便應該不多管。只是見著還心念著楚王的楚國士人勢力壯大,總覺得是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