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3/6頁)

雪姬無奈。良人一會兒說我們年齡不比以前,一會兒又說還年輕,什麽都被良人說了。

雪姬不理睬胡言亂語的朱襄,拿著魚竿陪嬴小政釣魚。

好不容易恢復精神,見到在鹹陽城見不到的美麗景色,雪姬可不想待在船艙裏。

見雪姬恢復了活力,朱襄松了口氣。

雪姬出發前一直擔心不習慣坐船,沒想到卻是坐馬車身體不適。

朱襄說“年紀不比以前”是真話。雪姬年輕時吃的苦太多了,雖說在鹹陽養得臉色紅潤不少,但人的身體到了三十歲就開始走下坡路,朱襄擔心雪姬吃不消。

早知道,他就讓雪姬留在鹹陽。

不過看雪姬現在開心的模樣,哪怕路上受點罪,她也更想與自己和政兒一同出門吧。

朱襄晃了晃腦袋,琢磨今日如何吃魚。

子楚說他隨老秦王南下的時候,吃魚都要吃吐了。他可不能吃魚吃吐。

朱襄看向漢水兩岸飛速後退的風光,突然想到,老秦王站在船頭,看著大秦瑰麗山河的時候,心情是不是如自己一樣暢快。

他呆立了半晌,回船艙取出琴。

雪姬和嬴小政在船尾垂釣,朱襄盤坐在船頭,輕輕撥弄琴弦。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檜風·匪風》,有人解讀為被迫東遷的檜國士大夫懷念周朝,但更多人用他表面上的含義,僅僅表達思鄉的含義。

朱襄所唱的,也是字面的含義。

他先借此詩回望西方之意,懷念安葬在老秦王;然後“願為烹魚”是借子楚說老秦王非要吃魚的往事,說想為老秦王做魚;最後希望有人能向已故的老秦王捎去一切安好的消息。

“朱襄公在唱什麽?”李斯小聲問道。

韓非道:“思念鹹陽?”

呂不韋道:“可能只是感覺這一首詩很適合現在?或許長平君只是取‘烹魚’之意。”

李斯和韓非都用無語的眼神看著呂不韋,頗有些不想與呂不韋說話的意味。

蒙恬道:“說不定真有可能。長平君不是說他行事背後沒有那麽多深刻含義嗎?”

李斯和韓非有些不確定了。

難道朱襄公真的是因為今日吃魚,所以想唱這首詩?

朱襄的歌聲傳到了船尾,雪姬一手握著魚竿,一手捧著腮,聽著朱襄低沉的歌聲。

嬴小政回頭朝船頭看了一眼。

舅父難得認真唱歌,歌聲中有懷念,有悵然,是想到了誰嗎?

朱襄仍舊在唱歌,滔滔江水為他打著拍子,讓他低沉的歌聲多了一分昂揚。

當年老秦王站在船頭的時候,應該就是帶著幾分昂揚的。

朱襄收起琴,心中郁氣一掃而空,樂顛顛地準備烹魚。

……

從漢水到長江,這一路雪姬都沒有暈船,朱襄徹底將心中巨石放下。

因嬴小政被“刺殺”一事,朱襄此次南下的陣仗有些大。

漢水中遊屬於漢中郡,郡守都有帶兵的權力。秦王柱下發詔令,朱襄走到哪個郡,郡守就要派兵護送。

浩浩蕩蕩,仿佛秦王出巡。

漢水還未走完,蒙武的大船已經在江邊等候。

見到朱襄,蒙武先哭了一場。

他鎮守漢水和長江交匯要道,不能回鹹陽為先主送行。已經過去這麽久,蒙武本來悲傷心情已經緩解不少,見到朱襄從北方而來,他又忍不住想起先主,痛哭起來。

蒙武想起當初秦昭襄王南下時意氣風發的模樣,怎麽也想不到,此次離別,居然是永別。

朱襄重走秦昭襄王人生最後階段走過的路,本來心情也有些惆悵。聽蒙武痛哭,自己也忍不住跟著哭了一場。

嬴小政本來以為自己不會哭。

他雖然在秦昭襄王死前悲傷了一會兒,但他與曾大父的感情並不是很深厚,還被曾大父試探過。

可見到舅父和蒙武抱頭痛哭,他不知為何也鼻頭一酸,腦海中浮現出曾大父離世前慈祥的模樣。

嬴小政皺了皺鼻子,背著雙手,扭頭不去看朱襄和蒙武。

兩人哭了許久,又向北邊拜了又拜後,才止住哭聲。

他們如此真情流露,讓船上的人都稍顯尷尬。

這時候,他們應該露出同樣悲傷和懷念的神色。但他們沒有料到這一幕,所以沒做好心理準備,也沒有備好沾了姜蒜的帕子,只能皺著臉裝懷念。那模樣,別提有多別扭。

朱襄擦幹眼淚,環視周圍,意識到了這一點,趕緊拉著蒙武進船艙。

懷念先主無事,但如果有人小心眼,覺得自己沒哭出來很尷尬,就誣告蒙武懷念先主不滿如今秦王,那就不好了。

蒙武雖然沒有再哭,但心中悲傷的閘門仍舊沒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