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2/3頁)

李斯只是一個普通士人,曾經當過楚國最低等的小吏。韓非身為韓國公子,對出身卑微的人有些偏見。

即便朱襄也是出身卑賤,但朱襄公只有一個,韓非並不把朱襄的個例當作普遍存在。

但李斯用真摯的友誼和真實的才華感動了他,韓非現在已經摒除了偏見,真心對待這位友人,為李斯即將平步青雲而欣喜。

他對人的出身的偏見也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

李斯得意地看向韓非,希望在韓非臉上看到酸澀。

然後,韓非給了他一個燦爛的毫無陰霾的欣喜笑容。

李斯默默收回視線,感到自己那顆陰暗的心受到了傷害。

或許韓非認為只要他想當大官,榮華富貴就唾手可得,所以才不嫉妒自己。李斯默默想。

朱襄觀察著李斯和韓非的互動,差點笑出來。

把這兩人湊一起,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樂子可看。

“若要書同文,需要一個更簡潔的文字。不僅要書同文,言同音也很重要。秦國應該制定自己的雅言。需不需要制定一套表音符號,需要考慮慎重考慮。”朱襄道,“度量衡最好使用十進制,更容易計算。貨幣如何推廣,用什麽材質,這些都是大學問。”

李斯作傾聽狀。他暗暗心驚,朱襄公也在考慮這件事?

朱襄語重心長道:“你之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精力可能都會花在這件事上,但你也不要荒廢學業,更不要荒廢道德修養。你最大的問題是太重利益。我不是說重利益權勢不對,只是利益權勢如手中的沙粒,你握得越緊,沙粒流失得更快。”

李斯背後生出一層冷汗。他有一種被朱襄看透的錯覺。

“越不重權勢的人越能走向高位,就像是不怕死的人在戰場上往往更容易活下去,我希望你能悟到這一點。”朱襄道,“除了儒家的書,你也可多讀一讀老莊的書。”

李斯聲音忍不住顫抖:“是,草民謹遵教導。”

朱襄對韓非道:“我教導李斯的事,對你也一樣。李斯太看重權勢,你太看重韓王室。過猶不及,反遭其禍。希望你們二人都明白這一點。”

李斯和韓非異口同聲道:“是。”

朱襄敲了敲桌子:“嚴肅的事就暫且說到這裏。我想聽你們說一說這些年的經歷。對秦國、對學宮、對生活,你們有什麽看法。隨意聊。”

朱襄對嬴小政道:“政兒,你起話題。”

嬴小政點頭。他知道,舅父這是讓他練習從與人交談中,觀察一個人的內心。

嬴小政想了想,以孩童的口吻,從鹹陽學宮的功課先問起。

……

嬴小政與韓非、李斯相談甚歡,談到入夜。

朱襄讓李斯睡在韓非屋內,第二日再回鹹陽學宮。

他沒有留下李斯,因為李斯在將對權勢過分的渴望隱藏起來之前,不能與自己和政兒走得太近,否則會為自己和政兒招來麻煩。

他只是給李斯提了一些意見,比如統一度量衡的時候別用不同的數字,統一用十進制即可。什麽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算得麻煩死了。

其他的,就由李斯自行發揮吧。

秦始皇最重要的貢獻,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錢幣的政策都是李斯提出,朱襄相信這個時空的李斯應該也能做好。

比起秦始皇統一之後短短十年間做完這一切,現在從秦王柱開始,打下一塊土地,就慢慢推行一點統一策略,民眾應該更容易接受一些。

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和錢幣的事雖然非常重要,但朱襄不會任何重要的事都攬在自己手中。他現在有自己急需做的事——朱襄一邊照顧範雎,一邊寫了如何對楚國發動貿易戰的策略。

他刪刪改改許多版本都不滿意,頭發都愁掉了好幾根。直到範雎病愈時,朱襄還沒把文書寫好。

一項國家大策不急於一時,秦國暫時也沒有那麽多糧食可賣,朱襄便放下筆,回到田地中統計農人秋收情況,給今年農業生產情況做總結,制定明年農業種植計劃。

這期間,朱襄好感度列表的平原君趙勝的頭像變灰了。

他對著趙國遙遙一拜,長嘆一聲。

朱襄雖然不記得平原君在他前世歷史中活了多少歲,但隱約記得平原君與秦昭襄王去世時間差不多。

總歸是比他今生的平原君活得長。

這或許是雖然這個時空沒有了邯鄲之戰,但趙國比另一個時空有邯鄲之戰的趙國更加衰落,讓平原君更加憂心的緣故。

朱襄知道自己、廉公、李牧離開趙國後,平原君病了很久,但在病中也擔任著趙國相國之位,勤勤懇懇輔佐趙王。

信陵君出逃趙國後,平原君似乎又病了。或許就是這場病,帶走了平原君的性命。

平原君現在在七國頗有賢名,是一個很好的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