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2/6頁)

廉頗閑久了才發現,自己蒼老的心又慢慢注入了活力,不想這麽閑下去。

老秦王雙眼一眨不眨地盯著地圖上的海域:“是啊,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是海,是大海!寡人忽視了大海。”

太子柱的眼睛也亮晶晶的,就像是發現了什麽寶藏。

李牧此次作戰,讓內陸老秦人們突然發現了一條新思路。

原來還有海洋!

……

李牧也沒想到自己這麽順利。

白起和廉頗說得都對,但李牧以為,就算楚國無法派出太多兵力支援,向長江下遊他即將攻打的城池通風報信應該還是能做到。

可李牧越往後面打,打得越輕松,最後幾座城池幾乎是還沒打就開城門迎秦軍。

李牧當時還疑神疑鬼,以為是有人詐降。

他派人了解之後才明白,楚王確實有派人送信,後面幾座城池也知道了秦國人要來攻打的事。然後他們一商議,降了。

原因很簡單,長江入海口這一片地方原來是屬於吳越。

楚國滅掉了吳越,但因為地盤太大不好管理,此時江南之地又屬於不太好開墾和種植的地方,比如揚州耕種土壤被評為“下下等”,所以楚國仍舊讓原本吳越的貴族管理此處。

其實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也差不多。

那時吳越之地經由春申君治理已經收歸中央,但南越之地仍舊由原本的越國宗室貴族管理,秦始皇大軍攻來的時候他們就投降,當上了當地的郡守。

雖然是郡縣制,其實和封君無異。

秦始皇死後,各地揭竿而起,他們也立刻開城門迎六國舊貴族的滅秦聯軍,繼續管著當地。

此刻江蘇浙江等長江中下遊平原,就像是後世的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也差不多是“土司”管理。

楚國在遷都之前,在長江南岸的勢力範圍比現在大多了,原本吳越的國土都是楚國的國土,比如包括現在的江西湖南全境。

但在楚國南遷,秦國攻占黔中郡之後,南楚之地就變成了緊緊地巴著長江南岸的那麽一點,吳越南方的領土紛紛實質性的獨立。

沒有選擇獨立的地方,其楚國的影響力也差了多少。所以當秦人攻來了,他們稍稍猶豫了一下,就投降了。

這群吳越貴族怎麽看楚國都是將亡之相,不如投靠一個新國君。

“叫我們等候支援,我看楚國人根本就沒想過支援。”

“也可能是他們想讓我們和秦國人打得兩敗俱傷後再來。”

“李牧將軍這麽厲害,大概武安君白起也就差不多這樣了。我們拿什麽和他打?”

“聽聞朱襄公也在,李牧將軍打一處,朱襄公就在一處屯田,庶民紛紛擁護,自發阻擋楚軍回來。”

“什麽?朱襄公也在?!”

吳越貴族面露難色。

李牧來了沒什麽,但如果朱襄公也在,他們在當地的聲望會不會極速降低,會不會以後日子沒有在楚國好過?

聽說秦國基本不給封君權力,如果當地庶民都不支持他們,他們怎麽問秦國要自治的權力?

“但是秦國國都在鹹陽,離我們這麽遠,他們應該比楚國人更不好管我們。”

“也是,離那麽遠。”

“再者,聽聞只要不打擾朱襄公種田,朱襄公就不會幹擾當地政務。我們怎麽會阻攔朱襄公?”

“極是極是!我們巴不得朱襄公來指導種田。”

“那……降了?”

“不然呢?難道還和秦人打?你們想好怎麽和那些怪物似的船打嗎?”

“聽說朱襄公還滅了楚國的神靈給船隊請來了神靈護體,怎麽可能和秦人打!”

於是,李牧千裏迢迢來到了長江三角洲,吳越貴族打開城門,以迎秦軍。

楚國是什麽?楚王是什麽?我們吳越人不熟。

他們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起了和楚國的滅國之恨,在李牧面前懷念吳越的好,說只要不跟著楚國人,跟著誰都行!我們一個個都和楚國有世仇!

李牧雖然年輕,但信了他們個鬼。

不過無論他們心裏在琢磨什麽,只要配合李牧屯田養兵,願意接受秦王詔令和秦律改造,李牧就假裝信了他們個鬼。

不過李牧私下接待他們,向他們強調:“既然你們是因為早就對楚國不滿,心向秦國和秦王才投降,請一直堅持告訴他人這個事實。”

李牧舉起酒杯,環視周圍:“你們是因為秦王的威嚴和秦國的強大,以及對楚國不滿才投降,和城中一些關於朱襄的流言無關。”

眾人立刻心領神會。

李將軍一定在城中聽到了他們懼怕朱襄能惑民、能滅神,所以才失去了抵抗之心的流言。

顯然,李將軍不希望有關於朱襄公的流言出現,以免朱襄公聲望太過,讓秦王警惕。畢竟朱襄公不僅是秦國的大賢,也是秦國的外戚,關系到秦國王位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