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荀子木拐杖(第3/3頁)

他肯定做不到在荀子這高齡,還能氣得拗斷拐杖泄憤的事。

“你要去看看棉田嗎?”荀子稍稍氣順,丟掉斷掉的拐杖問道。

韓非沮喪地搖頭。

荀子沒有問韓非沮喪的原因。他道:“那就回去看書。”

韓非:“是。”

進書房前,他往棉田方向看了一眼,眼神落寞極了。

秦王帶著太子和卿大夫親自來棉田巡視,韓王能做到嗎?

歷代韓王沒有一個會做到。

古代賢王中有親自耕織的記載,他以為這些事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不可能出現。

但古代賢王的行為在這個時代也出現了,卻出現在六國都抨擊為虎狼之君的人身上。

什麽是虎狼之君?什麽是仁君?

韓非看不進去書,起身走到荀子面前,恭敬詢問:“荀子,什麽、什麽是仁?朱襄公肯、肯定是仁,那、秦王……”

他問完後,自己先苦笑:“秦王、秦王肯定不是。”

“如果他能做到體恤平民,那無論他私德再怎麽惡劣,也是仁君。”荀子手中拿著的仍舊是竹簡。

雖然鹹陽學宮的弟子們正在將竹簡上的書籍抄寫到紙張上,荀子仍舊喜歡手握竹簡。

韓非問道:“這、這樣也是?這是荀子、荀子的仁?”

荀子道:“不僅僅是我的仁,更是先師孔子的仁。”

荀子眼睛看著竹簡,頭也不擡道:“別去學什麽子夏孟子,他們是一群只會空談道德,沽名釣譽的賤儒。他們扭曲了先師孔子的想法,是儒家的罪人。”

聽荀子例行罵儒家其他人,韓非肩膀又抖了一下。

拜師荀子最可怕的事就是聽荀子罵先賢。哪怕他自詡不尊先賢的道理,但也沒說不尊先賢本人啊。

但荀子……呵,賤儒。

現在還尊重先師先人的韓非,不知道自己未來會繼承荀子的毒舌,寫了一篇和荀子差不多的罵人文,把非自己的學派都罵了個遍。

不過韓非還是沒有荀子狠,只罵墨、儒、俠等大群體,對事不對人。而荀子是直接指名道姓。

例行罵完賤儒之後,荀子終於放下了竹簡,說起了“仁”。

孔子表面上是周禮的維護者,實際上做的事全是挖周禮墻角。

比如周禮要求只有貴族能讀書識字,孔子首開私學,別說底層士子,連當時連平民都算不上的“野人”都能入學。

孔子心中對人的最高評價是“仁”,但他曾經評價過當時品格幾乎完美無缺的士大夫陳文子,都說不算“仁”。

孔子罵了很多次管仲,無論是思想理念還是私德,都對管仲頗有微詞。

但管仲卻是孔子難得誇贊為“仁”的人。

管仲讓齊國安居樂業,讓齊國不需要兵鋒就能爭霸,孔子大贊“如其仁、如其仁!”,一次不夠還說了兩次。

所以在孔子心中,“仁”非私德,而是能輔佐國君讓國民安居樂業,即使不動兵鋒去掠奪他人也能富國強民,這才孔子心中最高尚的人。

“所以如果秦王能在朱襄的輔佐下,將暴虐秦軍變成了拯救天下的義兵,那秦王為何不能稱‘仁君’?”荀子反問道。

韓非沉默。

荀子道:“你要去棉田看看嗎?”

韓非道:“不去。”

荀子嘆了口氣,道:“那你要繼續看書嗎?”

韓非悲傷道:“看、看不進去。”

荀子拿起書簡,道:“你什麽時候想去棉田,我帶你去。”

韓非默默地縮著肩膀,就像是想要蜷縮起來似的。

荀子瞥了韓非一眼,在心裏嘆氣。

韓非什麽時候能隨時隨地挺直脊梁和肩膀,他就出師了。

不過對韓非而言,只要他心中還有韓王室,無法拋棄自己韓國公子的身份,就很難吧。

唉,韓國宗室中重視韓國的就只有一個不受重視的旁系公子,這樣的韓國,怎麽會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