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2/3頁)

可惜平原君和平陽君為避免趙國內亂,主動承擔了趙王的過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能再過問趙國的政事。現在在趙國朝堂參政的趙國宗室和高官,顯然更願意借由趙王之手為自己斂財。

“我給的土豆種植心得上寫得很明白。就算沒寫,稍稍有點常識的人也知道,從未有作物能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播種。”朱襄道,“他們命令農人改種土豆的時候,就是沖著讓農人絕收去的。”

藺贄呆滯。

他看向朱襄,聲音似笑似哭:“真的?連阿父都沒想過這一點,他只以為一致贊同改種土豆的那些貴族們只是愚蠢。”

朱襄含糊不清道:“因為我出身庶民,所以看多了這種事才能猜出來。”

其實是因為後世政治課本的高屋建瓴,才讓他一眼就能看到關鍵。

課本裏赤裸裸地寫著,封建時代就是地主和農民的時代,所有的利益都圍繞著土地而來,歷史不斷進行著土地兼並、農民起義、重新洗牌均分、再土地兼並的循環。

就像是資本家追逐利潤是天性,地主進行土地兼並也是天性。就算趙王深居王宮不懂田地的事,但大部分貴族都支持冬季播種這種反常識的蠢事,必有圖謀。這圖謀除了農人的田地,還能是什麽?

就像是秦始皇時期,齊國把持著朝堂的那群大臣,樂呵呵地看著秦國南征北戰愣是不出手,就為了多收一點秦國使臣給的錢,最後導致齊國亡國一樣,趙國朝堂這群新上位的大臣也是想著撈一把是一把,完全沒把趙國利益放在心上。

朱襄喝了一口竹筒裏的水,咽下嘴裏的幹糧:“趙惠文王算是明君,他挖掘的基本都是人才。平原君和平陽君也有識人之能,且他們二人和原本老臣大多交好。趙國就那麽大,人才就那麽多,和平原君、平陽君交好的人被邊緣化之後,趙王即便想振作,也無人可用。現在趙國朝堂上充斥著愚蠢自私之輩。這就是推舉制度的弊端。”

“啊?”朱襄話鋒一轉,聽得子楚和藺贄的腦子差點打結。

朱襄道:“推舉制度天然以推舉人為紐帶。當推舉人離開或者和國君意見相左的時候,因為不能背叛推舉人,國君也可能不信任他們,他們推舉的人就算心向國君也很難繼續為國君效力。”

子楚立刻坐直:“那要怎樣的人才選舉制度才能避免這個弊端?”

朱襄道:“考試唄,一層一層選拔,最後一次考試由國君主持,當官的人全部都是天子門生。”

子楚眼睛發亮:“朱襄!”

朱襄呵呵道:“你現在可別給君上遞文書,這個制度就是挖傳統貴族的根,誰提誰死。要做,必須得徐徐圖之。”

“為何……”子楚話剛問出來,就皺眉道,“原來如此,確實。”

藺贄捋了捋自己為了守孝沒刮的胡子:“別的國家不行,秦國可以。秦國上卿多是他國人,國君為了甄選外來人才,以效仿齊國建立稷下學宮、燕國鑄造黃金台一樣,先隨便搭建個建築,然後在那個建築中考核前來求官的六國人才,不就能開這個考試取士的口子了?”

藺贄是自由的,他立刻想出了一個離經叛道的欺騙天下貴族的好辦法。

子楚看向藺贄,眼睛又亮了。

然後藺贄回看子楚,對子楚做出嬌羞狀。

子楚的眼神和他臉上的欣喜立刻黯淡下來,撇過視線不看藺贄。

藺贄被子楚的反應逗得拍腿大笑。

朱襄對藺贄豎起大拇指:“厲害,你把這件事寫成文書和棉花一同呈上去,君上絕對拜你為上卿。”

藺贄得意道:“不給我封個君?”

子楚沒好氣道:“你還差得遠。要不給你封個邯鄲君?等打下了邯鄲就給你。”

藺贄樂道:“那多不好意思啊,邯鄲君還是封給你或者政兒吧,以紀念你和政兒的質子生涯。”

子楚:“……”他心裏爆了一句粗口,拳頭癢了。

三人吃著幹糧喝著涼水,就突然討論出一條國家大計。

蒙武冷汗都冒出來了。他覺得,他不應該坐在這裏。

他責任感太強。在這三人屏退護衛後,蒙武以為自己的地位能夠聽他們閑聊,特意湊上來一同啃幹糧,絕不是為了聽八卦找樂子。

既然三人沒有讓他離開,蒙武以為自己能聽。誰知道,這三人居然說著說著冒出這麽可怕的話!

“蒙將軍,你不會告密吧?”藺贄卻不放過這個在一旁默默啃幹糧的護衛頭子,擠眉弄眼道。

蒙武使勁搖頭:“我聽不懂趙國話!”

子楚:“……蒙將軍,藺禮這句話也是用趙國話說的。”

蒙武呻吟了一聲,抱住了腦袋。

藺贄哈哈大笑,把住蒙武的肩膀:“蒙將軍,誤上賊船,可就下不來了。子楚,準備一下,讓蒙將軍拜你為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