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3/4頁)

如果說是藺相如撿到了可憐的平民孩子,教導他成才倒算有道理。但朱襄的傳言是自幼聰慧,以才華打動了藺相如,成為了藺相如的門客,年紀很小時就已經揚名。

虞信不信什麽生而知之,他才猜測朱襄就是秦國培養的間諜。

但事實告訴他,朱襄投奔藺相如的時候,確實不太識字,也沒讀過太多書,但就是聰明,從種地到經商到手工活,朱襄幾乎無所不知。

一個不識字的壯士能成為萬人難敵的猛將,一個不識字的農家子為什麽不能在種地經商和手工活上頗具才華?

朱襄其他的學識確實是在藺相如的教導下慢慢充實。之後廉頗、荀況也開始教導朱襄,朱襄才成為現在的大賢。

即使朱襄還很年輕,但所做的事,確實稱得上大賢。

“原來朱襄最初被記恨,是因為他讓平民田地增產,引起了朝中一些等著平民餓死後好強占良田的貴族的憤怒。”

“原來朱襄被免職,是因為他試圖讓平民在良田之外種植救荒的土豆。”

“原來朱襄早就勸過趙括不去長平,並在趙括剛去長平時就立刻準備,想前往長平……”

虞信扶著額頭,從嗚咽到慟哭。

“是我錯了啊!我真的差點害了趙國的大賢!”

他一邊哭,一邊站起來,往邯鄲城裏走。

他騎上了馬,一邊哭,一邊往王宮疾馳。

“朱襄是無罪的!”虞信穿過街道小巷時,哭著大喊,“請趙王釋放朱襄,是我錯怪了朱襄,我願意用頭顱賠罪,請趙王釋放朱襄!”

兩邊行人都驚駭地看著虞信騎馬絕塵而去,然後竊竊私語。

趙王驚恐地看著虞信一邊哭一邊走進王宮,伏地不起:“請君上釋放朱襄,都是我的錯,我殘害忠良。請君上將所有過錯都交付與我!請讓我承擔所有的過錯然後砍掉我的頭!”

趙王扶起虞信,安撫道:“虞卿,你這是何苦?朱襄的身份本就有疑點,你不過是合理的懷疑。待證據明了,寡人會親自去請朱襄出來。和你有什麽關系?”

虞信直視著趙王道:“請君上立刻釋放朱襄,並殺了我,以安撫國人。君上,不可一錯再錯!朱襄真的是能輔佐君上成為霸主的賢才,他也真的和秦國沒有關系!”

趙王見虞信居然逼迫他,心中生出不喜。

但他還是繼續安撫道:“好好,平原君和平陽君為了搜尋證據,目前不在邯鄲。寡人等平原君和平陽君回來,就立刻商量如何釋放朱襄。總不能剛把朱襄關進去,就沒有任何理由地釋放他。那寡人的威信該怎麽辦?”

虞信心中嘆了一口氣,道:“是,君上。”

他知道趙王仍舊不肯低頭,只能先行退下,去找樓昌。

樓昌雖蠢,但對趙王確實是忠心。只要說動了樓昌,或許趙王能改變主意。

他也立刻派人送信給平原君和平陽君,讓他們立刻回來,與他一起勸說趙王釋放朱襄。

虞信剛離開,趙王就打翻了桌上的器皿,氣得滿臉青紫。

“這個朱襄,怎麽連虞信都蠱惑了!”趙王咬牙切齒,心裏憤怒極了。

朱襄的存在,好像一直都在打他的臉。

藺相如一直推舉朱襄,趙王卻從來不任用他;朱襄越來越厲害,名聲越來越大,趙王仍舊只是給了他一個虛禮,不肯信任他;趙王不相信朱襄能在長平說服秦國,但朱襄不僅成功了,還獲得了很大聲望。

即便趙王沒有出宮,也從近侍那裏得知邯鄲城內許多人說自己昏庸,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賢才,棄朱襄而用趙括。

“君上,那朱襄確實令人生氣。”近侍見趙王發泄完脾氣之後,順著趙王的心思道,“他在趙國擁有如此大的名聲,連邯鄲城內的國人都願意為他赴死。這樣下去,君上就危險了。”

趙王皺眉:“確實危險。”

他想到周厲王的事,現在就想暫時離開邯鄲避一避風頭。

但他都想到了離開邯鄲城,也不想釋放朱襄。

趙王不願意為了一介平民低頭,承認自己親政以來,做的都是昏君所做的事。

“君上,朱襄不能留啊。”近侍湊上來,小聲道,“朱襄聲望這麽高,又與秦國有親。如果哪日秦軍進攻邯鄲,朱襄裏應外合該如何是好?”

趙王嘆了口氣,近侍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終於能找到借口來解釋心中對朱襄的不喜:“是啊,這該如何是好。但現在朱襄已經不能殺了。”

近侍道:“趙國不能殺朱襄,但秦國能啊。”

趙王激動起來:“哦?你快說說。”

近侍小聲道:“秦國肯定也擔心朱襄幫助趙國,讓趙國比秦國強大。而且既然知道殺了朱襄會讓趙國國人不喜,那麽君上肯定不願意殺了朱襄,秦國卻肯定願意殺了朱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