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2/6頁)

無數流民中流傳著傳說,只要見到了朱襄公,就能活。

朱襄也聽到了這個傳言。他終於撐不住,借口去山上尋找能救荒的植物,獨自坐在山中樹墩上,將臉埋在雙臂中,痛哭了一場。

他根本沒辦法讓這些人都活下去。就算是救荒的土豆,也救不了每一個失去了田地的流民。

事實上現在每天都有人在被征收糧食後餓死,但沒有人因此而責備他。還活著的人仍舊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傳言,將他當做能活人無數的神靈。

朱襄以為自己是獨自上山。曾經主動保護他的遊俠兒,都已經被征召入伍了。

但墨家人和農家人正跟在他身後百米處不說,甚至荀況和蔡澤都有些不放心他,親自上山偷偷跟著他。

嬴小政吵著要找舅父,藺相如牽著嬴小政的手,在扈從的護衛下也上了山。

他們在不同的方位躲藏著,可能發現了其他人的存在,也可能沒有發現。

他們都靜靜地聽著朱襄的痛哭,聽著朱襄痛苦地自言自語說著自己的沒用,然後悄悄在朱襄整理好情緒下山時,跟著一聲不響地下山,並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嬴小政再次來到了夢境房間中,想起了自己看到的這一幕。

他抱著雙膝,小臉有些無精打采。

“舅父心腸太軟了,這樣不好。”

“就算朕當了皇帝,也不可能讓天下每一個人都不餓肚子。舅父怎麽會做得到?”

“舅父就不能過得自私一些,多想想權勢財富這些令人高興的東西嗎?”

“而且趙國遲早會被朕滅掉,舅父對趙國平民感情這麽深厚,到時會不會與朕敵對?”

嬴小政自言自語,語氣有些委屈。

舅父對自己好、對舅母好就夠了,怎麽連不相幹的人都要放在心上?還要為那些人哭泣?

舅父這樣,會不會傷心病倒?

嬴小政戳了戳自己的虛影:“你不是功過三皇,德高五帝嗎?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保護好舅父?”

虛影根本不會說話,只是一個數據庫。

嬴小政氣鼓鼓地又戳了戳自己的虛影,並罵了一句“真沒用”,然後下線睡覺。

什麽皇帝的智慧啊,還不如我等會兒給舅父一個抱抱呢。

離開夢境房間後十分“聰慧睿智”的嬴小政,果真給了朱襄一個愛的抱抱蹭蹭。哭過一場後已經調整好心情的朱襄果然很高興,笑著與嬴小政玩了半天的舉高高。

現實很無奈。朱襄知道自己不是什麽神靈聖人,救不了所有人,仍舊像以前一樣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優先幫助自己的鄰裏鄉親,然後是邯鄲周圍有地、有勞動力的農戶,再之後是普通的趙國平民。至於流民,他假裝沒看見這些人的存在。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感情也有親疏遠近。理想是一回事,但朱襄是個能看清現實的人,他不會因為理想而影響手邊該做的、能做的事。

朱襄的情緒和努力,在七國中,甚至在趙國中都是微小的漣漪,無關大局,也不會影響國事。

唯一的變局,大約就只是廉頗在長平嘗試種土豆,以替代部分軍糧了。

廉頗所做的事傳到了秦軍那裏。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就將秦國上下變成了一個耕戰機器。在秦國,平民只能選擇種田或者打仗,如果擅自做別的事,比如經商,都會被罰。

秦國如此重視耕戰,秦將王龁一聽到趙將在營地裏種植沒聽說過的糧食作物,立刻警覺起來。

哪怕王龁現在還在攻打上黨,離長平還很遠。他也派斥候去打探消息。

斥候付出了一半的人,成功挖來幾株土豆。

王龁和一群將領圍在土豆旁抓耳撓腮。

“這個怎麽吃?”

“據說是吃根。”

“我看這個有些像芋頭!”一個來自巴蜀的將領道,“它是不是種在水邊?”

斥候道:“種在旱地。”

來自巴蜀的將領道:“能種在旱地的芋頭?這是好東西啊,雖然不能替代糧食,但饑荒的時候能果腹!”

王龁皺眉:“趙人在營地種植土豆,恐怕這個土豆不僅能果腹,還有能不經過精耕細作也可以結果的本事。”

一個副將道:“趙人補給本就比我們更容易。廉頗擅長守城,再加上土豆,糧草更不缺,恐怕會成為大患。”

王龁何嘗不知?他就是敏銳地察覺了這一點,才會派斥候去偷土豆。

秦國攻打韓國上黨,已經打了兩年多,消耗極大。趙人突然橫插一腳,在軍勢上就是以逸待勞。如果趙人要靠著充足的糧草和堅固的城墻且戰且退,死死拖住秦國的兵鋒,以秦國目前的補給情況,恐怕會被拖得不敗而敗,無奈退兵。

廉頗在軍營中悠悠哉哉地種起了土豆,這很明顯不是要出兵和秦國決戰的架勢,而是要和秦國打持久戰,拼補給了。王龁想想就覺得頭大如鬥。